大学生,寄托着许多家庭的希望和梦想,无数耀眼的光环笼罩着她们,近年来,在传统优秀文化缺失的情况下,社会上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文化糟粕不经意的流淌进了大学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她们年轻富有激情,但因其年轻、不成熟、意志薄弱,学校管理力度不足,也容易一时冲动,一时糊涂价值观容易发生错位,犯下错误。
近期导致大学生犯罪的报道,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应该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
如何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案例及相关专家。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警示。
2022年6月,通过走访调查,来自黑龙江民航运输乘务学院的唐XX系在校学生,放假期间跟家长发生冲突,父母在沟通教育方式上采取的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使唐XX赌气离家出走,在这种心理问题的影响下,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同时受到社会不良影响毒害,无意识中涉嫌介绍卖淫刑事犯罪。
该涉罪未成年即将进入实习期,面临毕业,平时表现良好,无违纪违规等情况。此次犯罪纯属偶然性犯罪,案发后该涉罪人主动认罪悔过。学校,社区纷纷给予援助。
本着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最大程度促其悔过自新、重返社会。也希望主管案件检察部门依法综合考量,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相对而言,从犯罪手段、情节和危害结果来看,大学生犯罪大多数属轻微刑事犯罪。同时,大学生犯罪也具有可控性,由于培养一名大学生,对国家、学校、家长乃来说,都极为不易。因此,社会各界应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预防大学生犯罪,社会和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生活环境的管理。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由此也可能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也可称之为人格障碍。
“在校大学生犯罪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心理还未成熟,容易受周围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一些不良现象,影视作品等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使不少大学生走上歧途。从学校小环境来看,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此外,学校在加强校园内的管理的同时,应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发生。
“预防大学生犯罪最根本的措施是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名湖认为,每个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预防挽救这些失足青年,政府也要做些努力。”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相关专家意见:作为政法部门,“要依法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尽量挽救即将毕业大学生。”发挥检察职能,对于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大学生,依法合理运用不予批准逮捕和相对不起诉等检察职能,尽量挽救失足大学生。探索建立推动失足大学生重新回归社会的教育改造方法;探索建立检察机关与高校法制教育长效合作机制,如南京市浦口检察院成立的全国首家在校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挽救大学生犯罪中的能动作用。(张宇)
责任编辑:田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