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创

中国文化报理论版|刊发李爽老师署名文章:立足文化传承 彰显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2-09-06 16:03: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9月6日,由文化旅游部主管的权威性文化综合类日报——中国文化报理论版刊发顺牌文化创始人李爽老师署名文章《立足文化传承彰显使命担当》。以下为报道全文:

2022年,在中国历史上看,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太多可以载入史册的事件,让奋进中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迸发出强烈的民族向心力。

作为当代文化界的一员,我们深知,新中国成立73年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历经百年屈辱历史之后,从一穷二白起步,取得的辉煌建设成就,可以说史无前例。因此,站在历史角度,高举文化旗帜,解读中国改革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向心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在古老的时代,还是如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巨大的向心力。不但保障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血脉传承,更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

中华文化之所以璀璨辉煌,是因为其集中了数千年人类智慧,从社会的公序良俗出发,以道德为规范,以传承为主旨,涉及了人们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命历程,使得社会秩序得以井然有序,让弱小的个体通过社会协作焕发出巨大力量。其中承载的民族信仰和文化符号,值得全体中国人遵循和坚守。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因此,坚定文化传承,挖掘其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文化倾向,使之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融于一体,是当代中国文化界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只有深刻认识到文化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传承和引领作用,中国文化才能在新世纪焕发新的光彩。

深圳顺牌文化创始人李爽先生

中华文化的时代性与凝聚力

步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人心多变。尤其是“90后”“00后”的日渐成长,我们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给他们,才能保持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我想,唯有从中华文化中去寻找答案。

历史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民族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步带来的,必然有价值观的转变和更多的不确定性。年轻一代有他们的价值诉求,可因为出身环境的不同,加之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复杂的作用,呈现迥异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主动担起文明传承的重任,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场合,传递更多中华文化的共性认识,通过中华文化中蕴含的博大普世价值观来逐步规范当代社会的正确言行,通过对生命内涵的充分挖掘和历史人物生平的广泛教育,以厚重的文化教育、感染世人,形成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唤醒巨大的人心凝聚力,由内在影响外在,才能让飞速发展的中国永远保持高速而有序的发展状态。

中华文化是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我们立足于民族大融合,兼收并蓄,吸收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了自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特性。因此,新时代的文化,也要将这一特点一以贯之。我们要尊重时代发展的特性,通过对新生事物内部关系的深度挖掘,理解其包含的时代特性,从而理解并推进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所要面对的正确路径。文化既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特质,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我们更要以强大的民族文化特性,影响和改变世人对中国的看法。对外可以广交盟友,得道多助;对内可以传承有序,天健地坤。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最高层领导人提出要坚定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不仅是中央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部署,更是时代对于文化传承创新的强烈呼唤。我们要在挖掘文化深厚内涵的同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建设实践,有所启示,有所创新,为兼收并蓄的中国文化在新世纪的建设征程提供更多指导社会发展的实例,才能指引更多人去自觉践行中国文化,打造文化强国。

中华文化的延展性与创新力

时至今日,社会发展如斯,我们仅以儒家历来提倡的“五常”之一的“信”字,便能涵盖西方盛行数百年的契约文化的本质。西方现代文明,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面前,面临着一种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巨大压制。历史可以证明,在过去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以中国本土为核心,中华文化辐射周边,远及五洲四海,为不同国家、民族所倾慕;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崇洋媚外,甚至期盼全盘西化的人存在。这里面既有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的起伏,更有国外文化输出战略的侵扰。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界一员,我们对此要有高度警觉和认知。

我们可以关注到的两个普遍社会现象,可以充分说明以上问题:一是当今世界建筑文化发展可以窥见,城市中同质化的建筑物居多,具有文化价值的独创性建筑较少;二是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来华旅游的外籍游客每年也在稳步增加。因此可见,只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内容,才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和遵循。而作为具有悠久文明的中华民族,我们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打造方面具有巨大的天然优势,这会成为未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焕发夺目光彩的重要力量源泉。

因此,坚守文化传承,自觉丰富文化内涵,挖掘文化特质,服务于当代中国国际交流和社会建设,已经逐步成为我们这一代文化人的自觉修养和实践要求。我们要以切实的行动,让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精神特质在新世纪得到发扬光大,以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团结更多有志于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的盟友,开创盛世中国的文化新旅,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责任编辑:田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