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就人才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深刻阐明了推进人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人才支撑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需,盐津县委教育工委、县教体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深化昭通市“六大战略”,树立育才工作理念,主要通过“四才”模式开展人才工作,着力打造教师队伍,提升本土人才队伍水平,为扎实推动昭通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做贡献。
以“培”育才,提能力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教职员工能力素质的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还涉及国家稳定大局与发展大事。教育培训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实用人才的主要阵地,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新形势下,加强培训力度,培育发展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创新培训模式。针对学校教师结构,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组织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培训、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新课程、新课标、新目标”专题培训、小学科学新教材线上培训、高考备考网络培训、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级各类培训共4602人次,培训合格率100%。二是抓好培优工作。按照省、市、县人才工作安排部署,申报“兴滇英才支持计划”4人、成功申报盐津县第四届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中的“名教师”5人。三是抓实督促指导。指导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中华经典诵写讲县级初赛等工作,指导各校申报课题共23个,其中,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1个。
以“引”育才,提水平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除内部培养外,人才的获取途径则是通过外部引进。外部引进具有选择面广、层次多样、周期较短、方式灵活等多种优势,更能有效解决人才需求的“近渴”。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人才为我所用,是盐津教育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对国家人才支持政策的生动诠释,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机制,用好援滇援盐人才,搞活人才引进机制,是人才工作的必然选择,是开展人才工作的重点所在,是解决人才问题的首要选择。一是打通帮扶渠道。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推动优势资源共建共享,打通上海与盐津教育往来通道,引进七宝明强小学、维多利亚教育集团优势资源,将在盐井小学建设全县第一个现代化科技教室。二是用好支教师资。引进东部优秀教师付宗亮、朱自强等到盐津县“组团式帮扶”支教,影响、带动全县教师更新理念,拓展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5月,在上海市七宝明强小学支教教师朱自强的指导下,盐津县教师李宪伦和许鑫参加昭通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及基本功竞赛,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是强化交流指导。以盐井小学为基地,促成18位老师和18个孩子分别与明强小学的18组家庭和青年老师为期一年的爱心结对;通过上海奥奇科技发展基金会向盐井小学三位科技老师进行“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系列测评”培训,提升教师科技教育能力。
以“赛”促才,提素养
在技能技术、管理、经验、科研等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具体到教育行业,学科竞赛能够检验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是一个综合过程,是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学科竞赛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一是强化教研工作。年初、期初制定计划方案,定期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学视导,组织开展县级课赛,参加学校课赛,促进提升学校教研能力。通过评比,评选出市级优秀高中教研组1个、先进教科研工作者1名;县级优秀教研组2个、先进教科研工作者3名。二是强化活动开展。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在昭通市“书香家庭、书香教师”评比活动中,获市级“书香家庭”2个、“书香教师”2名、“书香少年”4名、“书香班级”2个、“书香校园”2个;在全国“犟龟杯”图画书创作大赛,黄葛槽小学学生于存州获低段组奖,水田第二小学选送的作品“孤独的鞋架”获中段组奖,兴隆乡中心完小谭世方老师获“特别行动”奖,县教体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以“用”育才,提质量
综合国力竞争靠人才、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困扰人才甄别和作用发挥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以为人本工作理念,建立导向鲜明评价体系。一是以制度管人,有规有矩,抓实严“管”。制定完善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考核机制,建立了“三名”工作室管理考核机制,完善“县管校聘”、轮岗交流机制,促进教育公平。二是以温情待人,有情有心,突显活“用”。建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联系薄弱学校机制,推动省级和县级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联动,促进中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送教与中考复习研讨整合。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盐津县委教育工委、县教体局将更加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教育人才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建功立业。(盐津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田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