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遍野,朵朵“红”;和美盛景,日日新。
桃红映就“三嵌”景,菜黄铺出“三和”图,樱雪诉说“三交”情,“三朵花”在黔中腹地,正于春风中绚烂绽放,化作“三交”之花、“产业”之花、“文化”之花、“生态”之花、“团结”之花 ,勾勒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美图景,奏响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和谐乐章。
春日交响“情深”
春日的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黄腊乡,漫山遍野的樱花园宛如粉色云霞,大片大片的樱花沿邢江河谷蜿蜒铺展,与平坝樱花园齐名,成为热门赏花胜地。
在这里,“樱花 + 民族文化”模式别具特色,民族歌舞、芦笙、非遗等表演融入春日盛景。
樱花节期间,《布依族花苞舞》《苗族古调赋新词》等非遗节目吸引周边市县2万余人次参与,各族群众在花海中载歌载舞。诚如 “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民族情谊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加深。
为推动农旅融合,西秀区创新“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机制,流转上千亩林地打造樱花种植基地,带动周边8个村寨发展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
这里吹响了春日交响“情深”,串点成线,以线成面,民族之花在润物无声的黔中大地上,徐徐拉开一幅“西秀盛景图”。
樱花季日均接待游客上千人次,当地的各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正如当地村民所说:“樱花不仅开在枝头,更开在各族兄弟姐妹的心田里。”
金色纽带“互嵌”
沿着邢江河流域向北,鲍家屯村的千亩油菜花田在春风中翻涌金色波浪。这座拥有600年屯堡文化底蕴的村寨,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油菜花海 + 屯堡地戏”特色品牌。
每年花期举办的油菜花节,不仅展示地戏面具雕刻、蜡染技艺等非遗项目,还设有长桌宴、跳花坡等体验活动,今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为延伸产业链条,当地成立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开发菜籽油、油菜花蜜等特色产品,带动村民创增收。
通过油菜花这个载体,西秀区充分挖掘“融”的深度,“嵌”的广度,推动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花开别样红,各族人民共一家的共同体理念,深入各民族心中。
“油菜花经济”的辐射效应还让周边民族村寨的刺绣、银饰等手工艺品搭上旅游快车,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如今,各族群众在鲍家屯共同经营农家乐、文创商店,真正做到了 “人心齐,泰山移”,实现了“花海相连、产业相融、民心相通”。
幸福底色“共传”
在西秀区黄腊乡河滨村,百年桃树与现代民宿相映成趣。这个被邢江河三面环绕的村落,采用“桃花节 + 民族节庆”模式,将“正月十五厂”“六月六”民族歌会等传统节日与赏花活动相结合,传递情感,引导各族群众从心灵深处认同中华民族,传播中华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各族群众身着盛装吹奏迎宾芦笙,表演非遗文化,齐聚长桌宴聊近况、话家常,享受幸福生活,构成独特的文化共生景观。
通过“文化 + 教育”模式,在中小学开设蜡染、刺绣、雕刻等课程,举办“三花少年”文化传承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如今,西秀区拥有国家、省、市、区级非遗项目136项,传承人99名,国家、省级民族特色村寨17个,文化成为凝聚民族共识的精神纽带,正印证了“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这一理念。
绿水青山“相映”
阳春三月,鲍家屯景区的千亩油菜花田与古色古香的屯堡建筑交相辉映,这里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典型,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前来赏花。双堡镇道路两旁的三角梅绵延数公里,形成“四季有花、处处皆景”的生态长廊。
西秀区坚持“生态立区”战略,将虹山湖公园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年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余场。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2%,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全区建成4A级景区3个、乡村旅游点40个,生态旅游年收入不断增长。
这一系列成果,正是西秀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就应该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奋斗的生动写照。
民族情感“共融”
今年3月以来,安顺市西秀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赏花活动,活动从3月20日持续至5月初,涵盖大西桥镇鲍家屯村、旧州镇邢江村、黄腊乡龙青村、鸡场乡十二茅坡、宁谷镇林哨村等多地。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花海摄影打卡、屯堡民俗文化展示、品尝地道风味美食、趣味游戏体验,还有汉服巡游、快闪表演、摄影、篮球DBA大赛,歌舞表演、桃林巡游、文创驿站、露营品茗、书画创作等。
在宁谷镇林哨村的“桃花源记·林哨”桃花节上,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献上《敬酒歌》,芦笙演奏、地戏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动让游客沉浸其中,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践行了“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美好愿景。
如今的黄腊乡龙青村,已经形成“春赏樱花、夏看荷花、秋闻稻香、冬玩民俗”的农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
大西桥镇鲍家屯村以“她在油画里”为主题举办赏花活动,结合民俗文化展示和特色美食体验,还通过“上春山”系列活动,将赏花与徒步、摄影等项目结合,丰富游客体验。
西秀区通过打造“屯堡文化体验线”“民族风情旅游带”,串联云峰八寨、旧州古镇等核心景区,推出7条“屯堡专题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
西秀区多个古村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村规民约,形成“屯堡地戏 + 民族歌舞 + 特色美食”的文化共生格局。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春意款款,岁月缓缓。春风带着花的讯息,让时光也变得温柔而悠长。“三朵花”次第绽放,结出民族团结硕果。
如今的西秀区,以“三朵花”为载体,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携手致富,在文化交融中增进认同,在生态共享中安居乐业。
安顺市西秀区正以“三朵花”为媒,奏响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和谐乐章。
3月以来,西秀区共接待游客164万人,同比增长28.19%;全区旅游总收入16.26亿元,同比增长约25.56%。其中,“赏花经济”可谓一路繁花,蓬勃发展,成功将春日“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
正如当地山歌所唱:“你家我家大中华,民族团结一朵花;共同奋斗同圆梦,幸福生活美如画。”这幅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正随着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不断延展。
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三朵花”汇聚成万亩花海,不仅装点了绿水青山,更通过互嵌家园的构建,实现各族群众共居共融共乐,让各民族在花海中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西秀实践”。(图文\ 郭翰 杨敏 陈雪琴 武建兴 郭见 胡静)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