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闽东之光

福建宁德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 文创让古村再现芳华

发布时间:2022-07-18 18:14:27 来源:闽东日报

初夏,赋予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别样的景色,漫步村中,入目即是风景。沿青石板铺就的巷道前行,黄墙黛瓦沿溪而建,一座座古民居正变身为书屋、咖啡馆、小酒吧、民宿,让人流连忘返。

龙潭村是省级传统古村落,文化传承深厚,村落保存相对完整,房屋建筑风格层次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台戏、一坛酒”独具特色。

而就在几年前,这里和很多古村一样,因交通闭塞、缺乏产业支撑,村民大多外出务工,1400多名村民仅剩200多人常年留守。

昔日的“空心村”,如今缘何广受青睐?文创项目的启动,是转折点。

熙岭乡以培育古村文创、激活乡村休闲气质为切入点,制定全乡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并付诸实施,探索出一条以党委政府为主导、艺术家为引领、传统村落为平台、村民为载体、互联网为手段的“党委政府+艺术家+村民+古村+互联网”的发展模式。

2017年5月,龙潭文创项目启动,引入策划专家团队,对文化创意产业“龙潭”进行规划设计并制定建设修缮修建方案,提升古村落的品质和水准。同时,创新房屋流转模式,村委会建立中介平台,全面推行“老屋认租15年”模式;创新古村修缮模式,建立“‘新村民’出资、驻创艺术团队免费设计、村委会代为组织施工建设”的运作模式,按照“修旧如故”“一屋一特色”理念,古朴典雅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传统村落不失乡愁古韵又简约清新;创新项目管理模式,试行“工料法”计算工程成本的管理模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通过系列创新,有效破解传统村落古建筑“保”与“用”的难题,“破木屋”变成了“黄金屋”。

当龙潭迎来世界各地的住民,打造新型乡村生活社区,当好社区管家,在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孝镇眼里,是件头等大事。“人来了,要让他们不想离开,离开了还想回来。”陈孝镇说。

为此,龙潭村补短板,实施乡村提升改造、环境整治工程,加大文化服务供给,让乡村更为宜居宜业;重铸魂,成立四平戏传承协会,创办四平戏博物馆、龙潭酒博物馆,举办戏曲节、开酒节、丰收节等民俗活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激活力,创造性改造老屋,变为书屋、艺术工作室、众创空间、咖啡屋、音乐吧等,并不断催生新的经济业态,让乡村成为创业和生活的乐园。

人来了,如何给“身份”?“龙潭绿卡”,成为创举。“龙潭新住民到龙潭后,在医疗、教育等生活上存在跨区域的种种不便。”陈孝镇介绍,只要在龙潭签订的租赁合同超过15年,长期居住6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在自愿提出申请的前提下,都可以发放居住证。2018年10月,10名新住民拿到首批“龙潭绿卡”。

来自江西的曾伟,是最早入住屏南的一批“新村民”。2017年,他在村里租下一幢1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花了几十万元改造成书屋,名为“随喜”,而他心中的乡村振兴梦想也在这里一步步落地生根发芽。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龙潭村“新村民”专职副主任,进一步带领大家投身乡村振兴实践。

熙岭乡党委书记张宜世表示,吸收新村民加入村级组织,从认识上、制度上真正把他们当成乡村的主人,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激发他们的才智和活力,也有利于新、老村民深度融合,凝聚基层治理合力,营造有情怀、有温度的新型乡村社区,推动乡村振兴。

而今的龙潭,常住人口已恢复到600多人,并吸引来自香港、北京、上海和英国等国内外“新村民”100多人,其中不乏香港导演招振强、财经作家吴阿仑等知名人士;创办各类艺术共享空间69个,拥有民宿床位400多张,新增企业经营主体15家。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7985元提高到2021年的2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5.7万元增至2021年的56.4万元。(甘叶斌)

责任编辑:田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