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文化

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2-06-23 13:43:33 来源:中国报道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贵州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贵州以长征文化为重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知名度高,震撼力强,红色品牌突出,有很好的市场号召力;二是传奇性、趣味性、参与性强,便于打造成为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三是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绿色生态等旅游资源相伴相生,便于整合集中开发,建设成为复合型旅游产品;四是分布面广、带动性强,可以形成全面发展的格局,扩大受益面;五是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贵州以长征文化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具有特殊的市场宣传效果。将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1.贵州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一是,以遵义会址为中心,省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可供发掘的红色文化资源。据调查,红军长征经过了贵州88个县(市)当中的68个,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与遗迹。以遵义会址为中心,该省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可供发掘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军长征历史上的黎平会议、镇远战役、猴场会议、强渡乌江、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动,都为贵州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另外,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贵州还涌现出了我党早期的一批革命家,如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等,他们的故居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2005年规划出台的《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当中,该省就有3条纳入其中。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380.71万人次,年均增长20.06%;接待入境游客9.03万人次,年均增长14.97%;红色旅游综合收入223.13亿元,年均增长28.02%。

二是,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早在24万年前,贵州这块土地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使贵州成为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地点80余处,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贵州名称始于宋代,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现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等18个为世居民族。全省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52个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占全省国土面积55.5%;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省总人口38.9%。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创造了绚丽多姿的贵州文化。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势西高东低,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10.9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美丽与神奇。

三是,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丰富多彩。全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省城贵阳→龙宫风景名胜区→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镇宁石头寨景区(含布依族风情)→关岭国家地质公园→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中国凉都六盘水→高原明珠草海自然保护区(含彝族、回族风情)→赫章国家森林公园和中国避暑名山即贵州最高峰韭菜坪→中国杜鹃花都黔西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息烽集中营旧址和温泉→遵义会议会址→中国酒都仁怀神韵→赤水风景名胜区和桫椤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地→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历史名城镇远→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施秉杉木河漂流→黄平飞云崖→雷山苗族风情及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黎平侗族风情→世界自然遗产荔波漳江和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高原桥城都匀→斗篷山风景名胜区→中国避暑之都贵阳(含黔灵公园、甲秀楼、花溪公园等)→红枫湖风景名胜区→中国最美洞穴织金洞→林城贵阳。旅游理念充分展示了贵州省的旅游资源精品。

2.贵州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一是,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的省份,旅游资源分布广、类型多、品位高,保护完好。神奇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宜人的气候条件,构成了旅游业发展的明显比较优势。全省有荔波、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2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森林公园21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2项10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7个,国际民族生态博物馆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个,民族文化旅游村寨1.8万个。已基本形成了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游泳及专项旅游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形成了6大特色旅游区和10大精品旅游线路,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成为了集旅游观光、避暑养生、会展商务及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二是,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贵州以长征文化为重点的红色旅游资源。贵州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停留时间最长、留下遗迹最多的省份,红军足迹遍布全省88个县(市、区)中的68个。特别是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出奇制胜的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的经典之举,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指挥艺术的集中展现。除了突破乌江天险、激战娄山关、黎平会议等红军长征的众多重大事件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在贵州留下许多历史遗迹,成为贵州唯我独有、不可替代的红色旅游资源,现保护完好的有350余处,具良好开发利用基础的有160余处。

贵州红色旅游起步较早,早在2000年就把红色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先后编制了《2005-2010年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贵州省红色旅游规划》,将长征文化旅游线作为精品旅游进行开发,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经典产业链。

3.实现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是,转变观念,调整产品结构,科学整合和统筹利用旅游文化资源。把旅游纳入当地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考核评比,同步奖惩。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路子,投入有票子。二是,坚持市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加大旅游文化宣传推介力度。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大力培育和拓展特色、红色、生态、民俗、乡村、文化、观光、科考旅游市场,努力打造成遵义古城,娄山雄关,黎平会议,黔东革命根据地,木黄会师,石阡会议等为龙头的生态、佛教、傩文化及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密切与泛珠三角、六省区市、川黔渝的旅游联合牵手,共同打造长江旅游圈、大西部和大武陵旅游圈。三是,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旅游文化行业规范化建设。强化旅游执法力度,实行首问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鼓励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积极向旅客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服务;推进信息化进程,开通国内、省内景区(点)网站,对旅行社、星级饭店的业务进行网络化、数字化管理,逐步将旅行社、星级饭店经理、导游人员电子文档公示,逐步推行导游人员IC卡和积分管理体制,向阳光旅游方向发展。四是,加快贵州乡村旅游文化步伐。乡村旅游即农村旅游,源于19世纪的欧洲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负面效应,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在中国,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男耕女织生活令人向往。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魅力,东线尤其具备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五是,加快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使贵州成为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如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是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有效解决这个课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政,为该课题负责人,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产业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贵州省期刊协会副会长。本文为贵州省“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重大专项课题《“十四五”时期贵州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省”路径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GZZB26。)

责任编辑:田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