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米田埂的心结
屏南县罗厝村村民彭某接的田在彭某瑄上丘,落差40公分左右,两丘田之间有一条8米长的田埂,可供一人行走。今年以来,位于下丘的彭某瑄为削除埂壁杂草,不断削薄田埂,而位于上丘的彭某接则因此不断往田内加厚田埂,以致双方误解积怨与日俱增,纠纷不断。双方都已耄耋之年,却依然为了面子而揣着“争气不争财”的心态,都在之前的调解中不肯退让。
1分钟也不要拖
端午节当天,岭下所民警巡逻到罗厝村,在与村干部交谈中得知,彭某接与彭某瑄双方因上述问题,多次产生纠纷,近来农忙更见突出。村干部与乡司法所、政府包村干部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均未果。
岭下所所长郑斌得知情况后认为,不解决矛盾纠纷,有悖于新时代“枫桥精神”,村民的团结与和睦,是平安岭下、富强岭下的起点,解决村民间的积怨,一分钟也不要拖。于是他马上召集罗厝村村主干、双方当事人,以及年长的村民到纠纷田埂现场进行调解。
解难题拨云见日
郑所长经过实地察看,审慎听取村民的介绍后,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鉴于该田埂目前是这片田的主要通行埂道,所以建议将这8米田埂用水泥加固成公共人行道,不仅投入少,节约了两位老人修田埂的麻烦,还能解决纠纷、便利通行,一举多得。
经过郑所长对双方的劝说,双方不再为了面子而僵持,终于作了退让,同意了该方案,并在现场多人的见证下达成和解协议。在现场,拧巴的氛围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拨云见日的清爽。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属,以及在场人员纷纷对民警的成功调解表示感谢,一起田埂历史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办实事织新“枫”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群众中更见生命力和价值。
岭下派出所时刻践行,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拉近警民距离,维护辖区安定稳定,从群众的利益出发,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的转化升级,以此,织就新“枫”尚,建构和谐岭下。(学习大军 屏南县公安局 供稿)
责任编辑:田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