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强县之基、转型之要、活力之源。近年来,屏南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传统村落资源优势,积极建设文创产业人才“蓄水池”,打造形成屏南文创人才特色品牌, 通过文创人才助推乡村振兴,呈现“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
三创三引聚人才 打造引才“新模式”
屏南主动创新实践,推进“三创三引”引才模式,集聚各类优秀人才,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乡村文创人才队伍。
创新机制引进“高人”。制定出台《屏南县“一事一议”支持人才发展实施办法》等扶持政策,建立“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才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先后引进林正碌、程美信、张勇、陈子劲等优秀专家团队驻村实施文创项目,并引进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团队合作成立“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
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在龙潭村举行揭牌活动
创建平台引来“新人”。落实修缮改建老屋、发放居住证、复办乡村小学、享受医疗保障等举措,提升人才生活创业条件,成功吸引130多名来自英国及香港、上海、北京、重庆等地知名导演、编导、设计师、媒体人、财经作家等各类人才,认租老宅、安家长住、投资兴业。
创造条件引回“亲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政策补助为杠杆,深入实施“屏智回归”工程。以龙潭村为例,近两年吸引300多名在外优秀人才“回流”创业就业,涌现出陈孝镇、陈官唱、陈忠次等一批致富带头人,带动近百名党员群众发展文创、黄酒、水果等产业,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
优化环境留人才 建设居业“新乐园”
屏南着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以宜居宜业环境促人才留得住、留得久。
改良生活创业空间。推行老屋流转模式(“新村民”认租老屋15年)、古村修缮模式(“新村民”出资、文创专家设计、村委会代建)和小型项目管理模式(村级小额工程招投标管理、村账乡管、“工料法”),以文创人才创意理念,将残旧老屋修缮转型为居住和运营结合、创作和文娱结合的各类民宿、工作室、文化艺术中心等,目前,已累计修缮300多栋。
用“工料法”实施古村修复环境提升工程(四坪村)
改善基础服务条件。通过物流快递进村、金融机构进村、警务机构进村等措施,并充分发挥村两委管理服务职能,当好文创人才“店小二”,及时协调解决文创人才创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努力提供高效、便利、优质生活条件,切实解决文创人才后顾之忧。
改进融合发展渠道。探索基层组织创新,制定出台《关于“新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试点方案》,以龙潭村、四坪村为试点,探索新老村民融合治理新机制。以龙潭村为例,设置、推选文创人才“新村民”小组3个、代表3名、村委专职副主任1名和龙潭片区联合党委专职委员1名,有效提升“新村民”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文创人才同基层治理融合发展,增强新型村居治理水平。同时,借助文创人才在资源、理念、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当地村民增产增收。
因地制宜用人才 培育发展“新业态”
屏南立足实际,通过“文创+”模式,充分激活各类文创人才动能,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良好局面。
第五届北墘黄酒文化旅游节
培育“文创+特色农业”。依托文创人才活力,将文化创意贯穿农产品种植和加工、品牌设计和推广等环节,打造独具县域特色的创意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仅代溪镇、熙岭乡通过将文创与红粬制作、黄酒酿造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出以黄酒酿造为主,集黄酒文化体验、展览、销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模式,2021年,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
前汾溪村“乡野课堂”
培育“文创+乡村旅游”。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积极撬动文创人才社会资本,吸收文创人才创意理念,先后吸引中国美术学院、先锋书店等知名院校和文创主体,投资建设中国美术学院(前汾溪)社会美育综合实践基地、先锋厦地水田书店等特色文创旅游地标,打造双溪、厦地、棠口、龙潭等一批具有不同特质、不同形态的精品旅游村。2021年,全县国内旅游人数464.35万人次、收入40.21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占比约70%。
屏南网红带货直播
培育“文创+新媒体”。通过文创人才传播数字经济时代新理念,带动村民将自媒体社交、销售理念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借助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共同营销推介乡村的优质环境、特色产品、独特民俗等,有力拉动“朋友圈经济”“网红直播经济”发展。仅“网红村”龙潭村关注人数就达200万人,有关短视频浏览量达4亿次,文创人才年带货20多万元。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踏上新征程的屏南,正致力于构筑人才发展的“有机生态”,打造人才纵横驰骋的“黄金跑道”,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聪明才智竞相涌流,为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市构建“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和打造“一极四区”战略重点,加快打造文旅康养、高山农业、绿色工业的“三个一流”产业目标不断注入强大动力。(仁才)
责任编辑:田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