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闽东之光

福建福安溪柄楼下村:演好“深度融合”重头戏 奏响“富民强村”振兴曲

发布时间:2021-09-09 11:31:12 来源:中国报道

福安市溪柄镇楼下村位于著名的“闽东延安”柏柱洋西南麓,距福安市区30.5公里,全村现有586户2366人是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历史文化名村,生态文化村,美丽休闲乡村。近年来,楼下村全力以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党建引领夯实战斗堡垒,发挥特色优势做强产业支撑,优化生态资源提升发展质量,激发人才活力赋能乡村振兴,“特”字当头,“融”字为先,“创”字驱动,“富”字托底,走出一条党建有力量,产业有前景,生态更宜居,村民更富裕,具有“楼下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立足生态禀赋 厚植特色产业底色

“好生态”孕育“好产业”。楼下村地处“福安四大洋”之一的柏柱洋,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润、交通方便、农业开发潜力优越。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83亩,山林面积27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近年来,村两委依托丰富的耕地与山林资源的先天优势,立足生态禀赋,确立“特色化支撑,融合化提升,园区化引领,品牌化发展”的发展思路,做强做活做精“农业+”融合发展大文章,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积极培育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和特色产业、充分发动农民大力发展优质高产巨峰葡萄、百香果、园艺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富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好产业”催生“好经济”。以丰富的乡村经济业态为切入点,以打造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主攻方向,成立了贝牛、怡春、幸福、恒祥、润农等6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特色产业示范园区、通过以点连线,连线成片的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优质水果、有机蔬菜、太空草莓、园艺花卉、中草药等新兴特色产业,让土地“用起来”“活起来”实现产业布局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群众增收多元化。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1.5万元,多点开花土生金,“好产业”催生出“好经济”。

“好经济”出自“好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合作机制,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符合发展需要,反映农民需求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采取“党支部引导+企业辐射带动+基地(园区)典型示范+农民积极参与”和“党支部+合作社+经济带头人+农户”的模式,让村民在产业园区可以赚到“三金”(土地流转租金、农户入股分红、入园务工收入)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路子。贝牛农业有限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种植百香果每年可使村财增收15万元,怡春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帮扶形式带动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刘锟的空中草莓园采取“公司带农户”的模式使在园区务工的农民每人每年增收3万多元。

传承乡土文化 打造文旅融合高地

“藏古蕴”增添“新魅力”。楼下村风光旖旎,名胜蝉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的千年古刹狮峰寺(1931年是闽东革命武装红带会总部,1934年是闽东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以及明清时代古民居建筑30多座,雄浑壮观、格调典雅、集群性鲜明、融时代精神、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于一体,被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评价为“中华遗产”。近年来,楼下村注重乡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修复利用32幢古民居与大宅院创办“五云书屋”“乡村私塾”“摄影沙龙”“篆刻艺术展示室”,把“崇文善德”“里仁为美”等5座古民宅打造成研学实践基地,经常性开办“开蒙礼”及“汉服秀”和“家风家训”传承活动,余音在、气韵存,特色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增添独特魅力。

“提品位”擦亮“新名片”。找准文旅融合结合点,注重在提升品位内涵上下功夫,借力农文旅项目放大乡村旅游功能。一方面以柏柱洋红色文化旅游为轴点,打造观光娱乐、研学文创、人文内涵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借助文旅项目的优势发展采摘游、休闲体验游、观光度假游、健康养生游、开发田园采摘项目和游玩休闲项目。建设占地98.8亩的室外游乐园,经营水果种植,小龙虾养殖,动植物观赏,亲子互动项目,仅此一项年收入达100多万元。另一方面通过挖掘盘活独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柏柱、楼下有清”民俗文化一台戏,让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相融互促,擦亮“古村古韵、多彩楼下”亮丽名片。

“深度融”打造“新高地”。牢固树立“旅游+”理念,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谋划错位发展,以多元产业为支撑,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格局,全力打造具有产业形态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和谐美丽,传统文化别具一格的“农味、原味、戏味、书味、禅味”五味融汇;“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相融;“产业、文化、旅游”功能叠加的乡村旅游新高地。目前该村已推出休闲旅游项目6个,植入民宿、咖啡屋、休闲茶楼、启蒙书院。投资启动建设花海项目,建设落成游客接待中心,依托古街发展美食一条街,开辟“红色文化”“生态文旅”“历史文化体验”三大主题旅游线路。“吃上旅游饭,致富路宽广”,2020年以来共接待各地游客达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多万元。

绘就发展蓝图 建设颜值气质村庄

“高定位”勾勒“美蓝图”。依托历史人文资源和优美生态环境,按照“提升自然生态,优化田园风貌,保护乡土气息,留住美丽乡愁”的总体思路,突出“一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两个轴”(四通八达交通网,历史文化街区)“五片区”(红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体验区,创意农业发展区,生态农业展示区,游客生活配套区)的发展布局,确立建设“五美村庄”(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环境、美丽形象、美丽生活)省级乡村振兴标杆村落的发展定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目前该村已完成对32座古民居的修缮保护开发,3条街巷的改造提升,排水系统的清淤疏通,旅游生态停车场,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16个在建项目,不断释放发展红利。

“动真格”换来“高颜值”。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环境就是民生的理念,突出环境管理和风貌提升,刷新村庄“颜值”,坚持高位统筹与广泛发动同步,治标与治本并重,重点突破与常态化治理并举的方针“四管齐下,重拳出击”:一是出台整治方案。广泛发动村民积极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已落实资金1200多万元对500多栋房屋屋顶及墙体立面进行改造。三是重拳开展整治。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清扫,生活垃圾清运,河塘沟渠清理,禽畜养殖废弃物清除,农业面源污染减排,道路沿线绿化,街面立体装修,房屋屋顶改造等进行集中整治。四是落实常态管护。采取硬件完善集中整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的办法,组建10支志愿者队伍人数达200多人,开展常态化分段分区管护。“动真格”换来“高颜值”,如今的楼下村,时时有美景,处处皆画卷,目之所及,一片片孕育着丰收希望的农田,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民居,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个个勤劳耕作的身影,展现出一幅“气象新、村庄美、活力足、前景好”宜居宜业,和谐安宁的新景象。

“增内涵”浇出“文明花”。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近年来,楼下村注重滋养文明乡风,浸润美丽村庄,启动“三曲联唱”(明德守规进行曲,气质升华交响曲,和谐文明圆舞曲)工程,通过搭平台、建展台、登舞台、建设村民文化广场,农家智慧书屋,开设道德讲坛,土话评书,理论宣讲,文艺表演和开展“知礼仪、讲文明、重诚信、守公德、爱楼下”及“合唱一首红色歌曲,讲述一个党史故事,学习一个先进事迹”活动,奏响文明乐章,浇出文明之花。

聚焦夯基垒台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筑堡垒”点燃“红引擎”。坚持把党建引领这条主线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构筑起“党建强村、产业富村、文旅兴村、治理稳村”的工作格局,通过“党建+”模式,探索出一条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互促的蝶变之路。村党支部一班人紧紧围绕“一引领两增收五美丽”的目标,争做的党建引领的“好车头”,产业发展的“好带头”,发展民生的“好盼头”。注重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引导全村50多名党员争做有信仰、有本领、有业绩、有担当、有规矩的“五有党员”。党建融合“五个振兴”点燃“红色引擎”激活“红色动能”助推乡村振兴。

“强雁阵”注入“永动力”。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三雁行动”努力打造素质高、能力强、活力足的“三雁齐飞”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永动力”。一是“头雁引领”。以增强党支部“头雁效应”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党建引领“带头”,产业扶持“致富”,乡风文明“督导”,环境整治“ 碰硬”,民生工程“奉献”等五个方面的尖刀作用,党支部能担当、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跟着上,促进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二是“雏雁培育”。通过公开选拔一批、能力提升一批、作风锤炼一批、引航帮带一批“四个一批”为抓手,采取党员推荐,党小组把关,支委会评议的办法从经济能人中“提”,从乡土人才中“找”,从返乡大专毕业生中“选”将各种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力量,凝聚起投身乡村振兴的合力。三是“归雁回引”。重视发挥300多个在外乡贤的优势和作用,成立村乡贤理事会,通过搭建乡贤情感联络平台,让越来越多的新乡贤群体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资金、人脉等资源优势为楼下村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乡贤谢仁尧具有二级建筑工程师资格又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后不仅处处带头以身作则并依托自身优势广泛联络在外乡贤热心家乡事业投身家乡建设。乡贤刘解放返乡创业,把精湛的根雕工艺传授给村民,带动村民发展根雕致富,把“指尖工艺”发展为“指尖经济”。

“善治理”稳住“压舱石”。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重要一环常抓不懈,不断深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开展发展致富星、遵纪守法星、文明新风星、环境整治星、邻里和睦星“五星评比”活动和建立“三看三查”(看社会治理是否切实可行查整体效果:看措施是否务实管用查落实进度;看存在问题是否整改到位查短板弱项)制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乡风理事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显示出宣传思想工作“传导器”,化解纠纷矛盾“净化器”,孕育文明新风“涵养池”,纾难解困“安全阀”,社会治理“压舱石”的作用,凝聚起“向心力”画出了“同心圆”,“五个振兴”同频共振,让楼下村展现出一幅产业兴旺方兴未艾,生态宜居风光旖旎,乡风文明绚烂绽放,治理有效根基夯实,生活富裕蒸蒸日上的新画卷。(福安乡村调研)

责任编辑:田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