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黄坛容 )“您平常都是在这办公吗?庭长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吧?”
陈志宏哈哈一笑,说道:“在这没有什么庭长,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也没有办公室,平常都在接待窗口和隔壁的调解室办公,你不觉得这样工作更方便吗!”
现任周宁县人民法院咸村法庭庭长陈志宏,其与众不同的办公模式令人印象深刻。他在周宁县基层法庭已工作三十余载,从“青丝”到“银发”,从年调解纠纷10余件到200余件,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情怀。三十年深耕基层,陈志宏以法为循,守护公平正义,使咸村成为一方平安“乐土”。
图为陈志宏在调解室办公。黄坛容 摄
三十载韶华献基层
陈志宏说:“1992年5月至今,我到咸村从事司法审判工作已经30多年了。三十个春秋,我已经从朝气蓬勃的小伙子,摇身一变,成为小孩口中两鬓渐白的伯伯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三十年青春,陈志宏用一生中最美的年华深耕咸村,成为当地的“农民法官”。多年来,他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宣讲法律知识,用身边案例讲解纠纷的解决之道;走村串户察民情,用最温暖的话语排解乡亲焦躁的心;跨省市实地走访调查,还原案件事实真相;在知识海洋中提高自我,笃学修身审慎而行。入行30年,受理的案件已按千计算,对待工作始终兢兢业业,为人谦逊随和。
咸村虽处乡镇,但是案件较多且集中,以往是春季的茶企和农民工劳动纠纷较多,2010年之后,上海钢贸信贷危机爆发,占据周宁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周宁帮”受重创。“上海崩盘”导致咸村民间讨债风波大起,银行起诉、民间借贷和离婚案件等激增。咸村法庭一年的案件数由原来的60-70件增加至200多件,受理百万经济纠纷案件也是常事。面对突增的工作量,陈志宏从容不迫,对于离婚案件,仔细审理,防止矛盾激化;对于民间借贷问题,重点查实事实真相,严防虚假诉讼……
在聊天中,陈志宏总是反复强调这么几句话:“我的工作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处理的都是些很平常的案件,做好我的工作而已,你如果处在我这个岗位上,你也会尽心把每件事做好的。”陈志宏的一句“而已”,把法官工作说的如此“简单”,却一做就是三十多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吧。
图为陈志宏(中间)正在询问村民了解情况。周宁法院 供图
“秀才遇上兵” 理要说得清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兵”难倒了“秀才”,却难不倒“法官”。法官不仅要精通法律业务知识、能说会道,通常还得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熟悉社情民意,此外还得懂点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可谓是雅俗兼备,能“文”能“白”。
陈志宏说道:“当一名法官,做调解员调解纠纷要比当法官审判案件的机会来的多”。
有一回,陈志宏与同事刚到玛坑巡回法庭,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看到两帮人气势汹汹地在争吵。看到陈志宏,领头的大爷急忙拉着他说道:“老陈你可得给我们做主。”陈志宏将两位老人迎进调解室,耐心倾听着两位大爷絮絮叨叨地诉说宅基地边界问题。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陈志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双方进行调解:“我记得那是一个台风天,老汤你家人来不及赶回来,还是老魏一家帮你在台风来临前收割了稻谷;老魏,前些年你下地摔了一跤崴了脚,是不是老汤喊人一起把你背回家的?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你俩的交情何止这般呀……”经过一番劝解,双方顿觉羞愧。但这还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接着陈志宏说:“我知道村里的老何当年在土地局做测量工作,我请他给你们做个见证,根据村委的土地登记册,给你们双方划界立碑,你们看行不?”随后,陈志宏便立即联系老何及村委,现场考察、测量立碑,最后双方握手言和,满意离开。
无论是小型茶农劳资纠纷,还是重大建设工程纠纷调解,又或是需要携卷下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办案”,在陈志宏眼里,调解无小事,只有理说得清,理得明,最后才能成功调解各类纠纷。
“法”海无涯学为舟
案件是最好的课本。陈志宏审理案件,每一次都是以学习的态度来对待,一丝不苟。他善于在杂乱中理清思路,正确审判。
陈志宏回忆道,周宁县曾发生一起未上牌车辆,在倒车时碰到摩托车,导致车上老人摔倒,老人在医治过程中不幸离世的案件。陈志宏在受理该案件时发现:案件起诉对象单一,死者死因不明确,这种种疑问亟待核实。在初步理清案情之后,陈志宏立即联系省外权威法医专家检验尸体,查明死因;联系医院核查救治过程是否存在疏忽;确定车主与驾驶员关系……在千头万绪中,他有条有理,逐一核实。经过多方查证,最终查明了老人是从车上摔倒引发既往病史而离世;驾驶员非车主,该车是套牌车,又经手转借,具有多方责任;医院方在救治过程中有一处没有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但对于这起案件,谁负主、次要责任,该占多少比例、如何平衡各方关系等问题,又让案件审判难上加难。
如何破解难题?终于,在多方面查阅相关资料和仔细研读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陈志宏以适用《民法典》的新规妥善审结了上述案件,做到了情法兼顾,公正审判。
多年来,陈志宏对法学的研读,不仅限于案件,在工作之余,他努力强化提升法学知识,除了常用到的法律之外,他还对国内外的其它法律也有所涉猎,在他的宿舍里总是堆叠着几排整齐的国内外专业书籍和几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同时,他的多篇调研文章还在《法制日报》、《福建审判》等刊物上发表。
深耕基层三十载,从“青丝”到“银发”,这是一份情怀的诉说。“做一名纯粹的法官,办好每一起案件”是陈志宏对自己也是对一方群众的承诺。(学习大军供稿)
责任编辑:田雨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