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文化

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

——94岁共产党员候一风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
发布时间:2021-03-31 11:24:37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和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联合创办的《金色梦乐园》电视栏目播出了94岁共产党员、省优秀复转军人侯一风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大家都为侯一风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对党忠诚不渝、为国杀敌立功、回乡教书育人、慷慨助学济困的先进事迹所感动、所震撼。我们通过深入学习调研,深切感到,共产党员侯一风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催人奋进,为广大党员树立了学习榜样,是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和鲜活典型。

矢志不渝跟党走 历尽险阻志更坚

侯一风是郸城县城关镇人,1927年3月生,在中学时期,受地下党负责人表哥的影响,逐渐心向革命,与封建地主家庭决裂,还将原名“侯玉璧”改为“侯一风”,寓意“革命一帆风顺”。19岁那年,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想投奔延安,在表哥的建议下,他留在学校参加地下斗争,组织过轰轰烈烈的反迁校运动。1949年,他动员70多名同学一起参军,相继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西南剿匪。一次执行剿匪任务途中,他所搭乘的卡车不幸翻落桥下,车上10个人牺牲了7个,侯一风腰椎险些被砸断,一只耳朵永远失聪。他在战斗中英勇顽强,舍生忘死,荣立了二等战功。

1952年,侯一风以共青团员、正排长级干部的身份从部队转业进入教育系统,在郸城县石槽公社当起了一名普通教师。1958年,侯一风被错划成“右派”。他回到生产队里挑粪、记分、铡草、炒饲料,脏活、重活、累活抢着干,一干就是20年。一位邻居看他这样干,就问:“你是打过仗的军人,又是国家教师,还当过校长,不明不白地成了‘右派’,为啥还这样干?”侯一风微微一笑说:“共产党给我的已经很多了,这点挫折算不了啥。让我教学,我会好好教;让我种地,我会好好干。听党的话,没错!”就是在遭受这样挫折打击的情况下,侯一风始终坚守对共产党的信仰,保持对党的忠诚。尽管不能正常地向党组织表白入党愿望,他依然坚持私下里偷着写入党申请书。他始终坚信,党会给自己一个清白的结论。他一直对孩子们说:“爸爸的问题迟早会解决,这辈子你们要听共产党的话,跟共产党走,啥时候都不能改变。”

1978年,侯一风被县里临时起用。1979年,侯一风得到平反,恢复工作。他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更强烈了。自知已是“知天命”之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更加迫切,他在申请书中这样写道:“我的有生之年不多了。是党把我从一个幼稚的学生培养成革命军人、国家教师,是党把我20多年的错案予以纠正,这一切都使我坚定了一个信念——离休不离岗、为党做奉献。趁着我还能动弹,要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我十分渴求加入党组织。”

时光飞逝,侯一风离休后,始终怀着入党的坚定信念。2015年“七一”建党节前夕,88岁的侯一风又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志愿书。年仅九旬仍为党员的称号执着不已,在侯一风看来,入党是此生最大的心愿和追求。2016年初,经过组织考察,侯一风终于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血火洗礼、矢志不移,老人执着了整整70年的心愿终于实现!这也成为全家的一件大喜事,老人让准备为他过庆祝89岁大寿的儿女们,将生日聚会提前,一起庆祝他的新生!

这位参加过党的地下斗争、渡江战役和西南剿匪的老革命,这位教育战线坚守奉献、桃李满天下的老教师,终于实现了加入共产党的毕生愿望。这也充分展现了他一生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对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格。侯一风深情地说,当年和我一起参军的70多名老乡只幸存我一人,我当过人民解放军,转业后又当过人民教师,两个职业都很光荣。是党在关键时刻给我指的路,所以这一生我都感谢党,跟随党!

扎根基层育桃李 教书育人作表率

1952年,侯一风从部队转业时,他提出,不要“铁饭碗”,回乡当农民,要为国家多种粮食。由于家乡教师缺乏,经过上级领导做工作,侯一风到乡村当起了一名普通教师。当时,交通条件差,又没有车,为了不耽误学生用课本,侯一风和其他老师用扁担把书从县城挑回学校。由于他教学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县里哪个学校不好办,哪项工作不好搞,领导就叫他到哪里去。听说辖区吴台完小是个烂摊子,他临危受命担任校长,果断开展一系列整治活动,破邪气、树新风,除陋习、树新规,果断处理了不遵教德、作风败坏的教师,使学校风清气正走上了正规。

侯一风把党的教育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平反后,他被县里安排到城关镇王寨小学担任副校长,后来,又到镇教育组工作。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重新工作”,带领同事们编教材、写教案、搞教研、听讲课、下基层扫盲,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作为教师,他备课、讲课一丝不苟,关爱学生;作为领导,他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他必首先做到。他结婚时邀请全校老师吃喜酒,却不收一分钱礼金,连同事送个窗帘被罩都不收。他任学区主任期间,自己不参加模范评选不说,妻子高级教师的名额,他也“当家”让给了别人,这一让就是17年。他一心为着教育事业,教书育人、默默奉献,受到师生和群众一致赞扬。

扶贫济困助抗疫 捐献遗体令人赞

侯一风始终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中始终牵挂困难群体,从1955年至今60多年来,一直坚持捐资助学、助人为乐做好事,把对党的感恩、对人民的爱变为对贫困师生和困难群众的关爱,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百名贫困师生和困难群众,被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称誉为“最美老人”。

侯一风倾心资助贫困学生。带着多个贫困好学的孩子在自己家吃住,读书求学;给一对下岗夫妻的5个孩子先后寄学费,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资助玉树地震结对的藏族小学生昂文旦增;每个月准时给在郸城一高读书的孤儿谢超超送去300至500元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现在已成企业老总的刘喆和远在新加坡工作的白远洋都接受过侯一风的资助,他们提起“侯爷爷”“侯爸爸”的无私资助,无不热泪盈眶。

侯一风竭诚资助贫困老师和群众,用大爱擦亮党员本色。郸城北关小学教师雷爱珍的丈夫和女儿罹患重症,生活困难,侯一风几十年如一日,资助雷爱珍一家三代人。侯一风经常通过媒体看到群众有困难就主动捐助。当他在周口日报看到郸城县白马镇刘志友吹笛子卖艺救父的报道,马上为刘志友捐1000元,帮助他救患癌症的父亲。他了解到刘志友想到浙江学习造笛子,又捐了1000元作为学费。当刘志友学会造笛子回来创业,侯一风又资助他5000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当侯一风在周口晚报又看到流星12岁少年刘星撑起一个家的时候,又为刘星捐1000元。刘星正是刘志友的儿子。这样侯一风先后资助了刘志友一家三代人。

2020年2月,人民日报刊发一则消息:《河南省郸城县:93岁老党员候一风捐款助力疫情防控》。疫情期间,郸城县教体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洪振收到一则来自离休教师侯一风的微信:看到电视上县委号召为抗疫捐款捐物,我们捐款2000元。因不能出门,现转账给你,请转交教体局。93岁老党员侯一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朴素的言行照见了一颗灼灼初心。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在榜样的带动下,郸城县广大党员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侯一风对贫困师生和群众慷慨解囊,积极为抗疫捐款,但自己生活却非常简朴清贫。他家住的是小儿子单位分的不足90平方米的旧家属楼,用的是几十年前的老家具,电视机还是晶体管的。侯一风总是说:“钱对于我这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我要把钱拿出来,帮助那些困难的人。”

侯一风年愈九十,一心想着要把遗体捐献给国家。他奔波几家医院要捐遗体都没得到满意答复,只好求助记者通过媒体呼吁社会接受他的捐献意愿。一则《九旬侯一风着手“最后一捐”》的消息刊登后,有关部门接受了他的请求。侯一风把自己的一切都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国家,他的高风亮节引得世人赞叹。

平凡人生铸辉煌 平凡英雄亦伟大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侯一风一生始终坚守对党的信仰,矢志不渝跟党走,渡江战役、西南剿匪见证了他的戎马生涯;执教为民、扶贫助困贯穿了他的平凡人生。侯一风老人为人低调,如果不是县里评选“道德模范”群众推选了他,他的事迹可能今天还尘封着。他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倾其所有,他是道德模范,他是“最美老人”,他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永远的兵”。

侯一风先后先后被评为“郸城县尊师重教先进个人”“郸城县雷锋式好老师”“郸城县首届道德模范”“郸城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第五届优秀复转军人十大年度人物”,《中央电视台》《求是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河南日报》《教育时报》等中央及省内多家媒体对侯一风事迹进行过报道。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要学习宣传共产党员侯一风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一生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铮铮誓言、矢志不渝跟党走、面对挫折不灰心、勇于担当作为、对党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从军报国、舍生忘死、杀敌立功、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学习他执教为民、立德树人、甘于平凡、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助力抗疫、捐献遗体、善行天下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要以侯一风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争创一流,为党旗添彩、为党徽增辉,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杜焕来彭 丽 徐松 刘晓平郭云霞 宋诗飞 刘懿 李希)

责任编辑:陈卫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