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凌先有应邀做客CCTV总台乐享时光节目访谈--《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

发布时间:2021-02-01 13:08:03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华谢 报道)在2021年元月即将结束之际,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凌先有应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乐享时光节目,围绕“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专题,与武警北京总队医院退休干部李卫一起,接受了主持人关键的访谈。

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凌先有

凌先有认为,2021年新年伊始,《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话题冲上热搜,阅读超过一亿次。这不仅是娱乐新闻中的一股清流,更为重要的,使我从这个热搜中看到了文学的回暖、文艺的回归、文化的复兴和文明的转型。文学是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种享受和追求。《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话题能够冲上热搜,虽然得益于新年来临时一些机构评选新书的契机,但从深层次来看,文学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美的艺术呈现形式,在人的内在精神构建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人的精神世界,离不开文化文学的滋养和丰富。人们通过文学作品来满足内心世界的享受、向往,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方式。《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话题能够冲上热搜,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打乱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之间“保持社交距离”的疏离与疏远,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同志关系和亲友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和情感抒发方式,让更多的人在疏离之中,有了更多的“内省时刻”,对精神世界的渴求更加浓烈。文学使人们在疏离中感受陪伴,在孤独中感到救赎,在郁闷中得到疏解。这便是文学的力量。

凌先有介绍了自己近期阅读和写作情况。由于还担任着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每天需要照常上班,没有完整的读书时间,阅读主要靠听书。听书大多在上下班路上、睡觉前和起床后,都是碎片化的时间。每天听书时间大约两、三小时。对于感兴趣的书,会在听后拿来书再重温一下其中的情节和思想深刻的语言。近期主要听了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近期的写作是在本月中旬完成了一篇一万多字的散文《我与“最美奋斗者”郑守仁》。文章通过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总设计师郑守仁长达20多年的交往,从一个侧面,讲述了这位被中央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为培养选拔水利科技人才和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呕心沥血、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展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攻关、敢于创造、勇于斗争的崇高精神以及对党和国家的大爱情怀。

对于阅读文学作品的好处,凌先有总结了三条:一是丰富阅历,认识世界和人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经历也是有限的。我们虽然只有一生,却能用阅读去体验了千世万代。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一个时期的文化、政治、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古今中外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让自己对现实生活、对人性人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自己活得清醒、活得通透。二是愉悦身心,提高审美能力。好的文学作品都承载着人类的艺术之美,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也无论是描述和抒发是喜怒哀乐,其中都蕴含着一种生活的美好。读一篇好的作品,比吃一顿好饭,给人带来的愉悦要长久得多。三是丰富思想,增强人生智慧。优秀的作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文学作品凝固了最优秀的作家的思想火花。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体会文学的美妙,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学习到古今中外的智慧和文化内涵、汲取深邃的思想成果,获得人生智慧。

对于写作的好处,凌先有也总结了三条:一是记录生活。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为自己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二是热爱生活。通过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物,可以提高自己观察生活、欣赏生活的能力,在记录生活中使自己内心充实,远离浮躁,远离孤独,宁静淡泊,生活丰富多彩。三是自我完善。写作最重要的是思考。思考得多了,就知道生活中哪些能写,哪些不能写,自然可以明辨是非。在这种追求写作的完善、完美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完美。文学就像一团火,我们可以用来温暖自己,点燃和照亮自己,然后再温暖和照亮别人。

2021年2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乐享时光》栏目播出访谈节目《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欢迎您关注收听!

播出时间:

7:00-8:00首播,

17:00-18:00重播

收听方式:

1.广播收听,北京地区FM104.4,AM1053。

2.网络收听,央广网——老年之声,或者“学习强国”中搜索“老年之声”在线收听;还可以下载云听、喜马拉雅、蜻蜓fm等手机应用收听。

3.手机微信关注“老年之声”微信公众号,在菜单中选择“直播”,即可在线收听;节目首播后,还可通过“点播”回听节目。

责任编辑:陈卫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