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淳’电赋能,‘碳’索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探索智慧电力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实践。通过走访电网枢纽、特色乡村和产业基地,团队见证了数字化电网如何为鱼米之乡注入发展新动能。
走进赋能中心与变电现场,感受电网智治下的乡村蝶变
上午,实践团队深入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及高淳变电站展开调研学习,开启智慧电力驱动乡村振兴的探索之旅。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走进高淳区供电公司的营业厅,通过实地参观与互动交流,深刻感受到该地电网服务“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无论是设有饮水、休息、便民设施的“爱心驿站”,还是前台员工亲切有礼、专业高效的服务风貌,都传递出国网电力对民生温度的用心传递。
随后,团队成员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赋能中心,通过一幅幅图片与展板,系统了解了高淳电网自1959年起步以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35千伏发电所,到如今多层级互联的现代化电网架构,深刻体悟“强网赋能”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
在赋能展馆中,团队了解了“‘134’创新文化”机制与“廉洁淳电”治理体系,并对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成效印象深刻。实践团队也与电网专家展开面对面座谈,围绕无人机巡检、电网数字化改造、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发展方向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最后,团队实地探访110kV高淳变电站,现场观摩无人机巡检与红外成像系统在电网运维中的应用,切身体会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脉动。
多元融合赋能:走进阳江,看见乡村振兴的美妙答卷
下午,实践团队继续深入高淳西部乡镇,先后走访阳江供电所、阳江镇西莲村月亮湖党支部、阳江胜利圩,通过现场观摩与组织座谈,感受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实践路径。
在阳江供电所,团队成员被“青壳白肚壳”这一特色文化所吸引,这一比喻形象诠释了当地党员队伍“洁身自好、奉献为民”的服务理念。供电所将党建文化与服务实践深度融合,突出“以电为媒,以蟹兴业,共谋发展”,以党建引领促发展,探索出具有高淳特色的基层电力单位振兴路径。
随后,在西莲村月亮湖党支部,团队沉浸式参观了“红色实景”展示点,聆听了老劳模孟庆顺、“退役不褪色”的肖跃文、红色基因传承人夏晓春等先进党员的动人故事,深刻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这其中西莲村的伟大抗洪精神令队员们感到无比崇敬。队员们和指导老师还与党支部第一书记进行了开展了座谈会,详细了解党建引领与特色产业发展互促共进的典型案例。
紧接着,团队前往阳江胜利圩及其周边高标准农田与规模化蟹塘实地调研,了解到当地群众通过智能增氧设备等手段提升养殖效率,实现“富氧富民”的发展成效,也体会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群众智慧与劳动精神。
一天的调研虽短,但实践带来的触动深远。从现代化的变电站到红色精神引领的党群阵地,从高质量供电保障到绿色智能养殖的技术创新,实践团队不仅见证了“从供电到赋能”的战略跃迁,也切实体会到智慧电力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拓宽了同学们对电力行业服务民生本质的认知,也激发了青年学子将专业所学融入国家战略的责任感。未来,团队将继续以青春之我,投身时代洪流,用科技与热忱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三农答卷”。(黄新凯 洪宇晨)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