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聆听虫语解码生态 深耕科技擘画振兴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践队赴邵武开展科技助农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2 15:21:2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闽北苍翠的群山间,一场关于生态与科技的“对话”正悄然进行。邵武市中药材产业林下栽培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负责人、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邹小兴副教授带领团队,联合南平市邵武林下中药材科技小院的科研力量,以“聆听虫语解码生态,深耕科技擘画振兴”为理念,探索出一条林下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调研解码昆虫生态 夯实药材种植根基

作为邵武市中药材产业林下栽培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负责人兼邵武林下中药材科技小院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邹小兴副教授带领团队教师林协全、倪捷等,深入林下中药材种植区,开展林下药材虫害专项调研。

团队采用标准化采集技术,综合运用夜间灯光诱捕、网捕等多种方法,系统性地对趋光性昆虫、分解者和传粉昆虫三类功能群进行采集。本次调查共记录昆虫168种,显著丰富了当地物种数据库。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创新性运用微距摄影技术,团队记录了蚂蚁筑巢、甲虫交配、蜂类捕食等行为,并重点研究了寄生蜂与捕食性蜂类的生态位分化机制。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完整的物种名录,更重要的是系统解析昆虫群落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网络关系,从而为林下药材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实践队昆虫组解说员刘熠晗在介绍时表示,本次调研成果将为邵武市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通过科普宣教活动提升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实践队队员在诱捕、观察昆虫

微景观创新林下经济 产学研融合助力振兴

基于前期昆虫多样性调查研究成果,实践队创新打造“本草虫居”微型生态景观示范项目。团队通过科学配比黄精、淫羊藿等特色道地药材,协同引入传粉昆虫与功能型土壤微生物群落,成功构建起“植物-昆虫-微生物”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项目深度融合产学研要素,并创新采用科普教育+限量预售的运营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该模式不仅为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范式,更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反哺科研保育工作,显著增强了学院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实践队师生进行昆虫标本、生态微景观的制作

工坊解锁食药文化密码 沉浸式体验赋能健康产业

为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实践队以 “本草匠心” 工坊为载体,展示黄精、石斛等专业认证的生态食材,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诠释中医药食同源内涵。依托产学研协同模式,团队将中药材资源转化为驱蚊香囊、生态书签等实用产品。“我们致力于探索中医药文化的现代表达。” 实践队队员表示。此次活动通过 “公益科普 + 产品体验” 模式,创新文化传播路径,为中医药资源价值转化提供新思路,切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实践队队员设计的产品包装图

此次实践活动,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实践团队以昆虫多样性研究夯实生态种植根基,创新打造“本草虫居”微景观示范林下经济新模式,通过“本草匠心”工坊开辟中医药文化传播新路径,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展望未来,这支科技助农先锋队将持续深耕绿色沃土,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壮阔征程中,擘画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华章。(文/图 陈焘、周密、李伟涵、阮诗涵、刘熠晗、吴涵贝)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