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在中国共产党奋进历程中,老党员是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革命烈士则以热血铸就不朽丰碑。为传承红色精神,探寻信仰力量,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赤心报国·绿色化工,我们在行动”服务队以“赤心报国·绿色化工”党团建品牌为引领,开展 “走访革命先辈,铭记英烈精神” 的调研活动,走进九江市彭泽县黄花镇裕丰村,聆听岁月故事,感悟初心使命。
裕丰村地处黄花镇东北角,属丘陵地带,地域面积5571亩,其中耕地面积3128亩、山林面积1507亩、水域面积305亩,下辖11个自然村12村民小组,517户2102人,其中党员37名。在探访过程中,令志愿者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拥有36年党龄资深的党员。“我在芙蓉农场扛沙袋抗洪,水涨到脖子仍要守住堤坝。”76岁的朱学牙老人坐在藤椅上,指节分明的手比划着当年的场景。作为县劳动模范,老人拿出泛黄的奖状复印件,讲述起自己在农业生产中带头开垦荒地、连续三年获评"先进生产者"的经历。当被问及对青年学子的期望时,他扶了扶老花镜郑重说道:“现在的孩子要把‘为人民服务’刻在心里,就像当年我在田埂上写入党申请书那样,一笔一画都是真心。"朱学牙回忆道,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自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为志愿者在朱学牙同志家中拜访 邓佳玉 供图
当志愿者拜访到退伍军人朱水牙家中,墙上悬挂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熠熠生辉。这位曾驻守海岛12年的老党员,指着泛黄的军装照回忆:"守岛时喝的是雨水,吃的是压缩饼干,但只要看到国旗在海风中飘扬,就觉得一切都值。"谈及当代青年责任,他语气坚定:"现在有些年轻人怕担责任,其实工作就像守岛——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长出硬骨头。
图为在朱水牙同志家中拜访 邓佳玉 供图
拜访完老党员,志愿者们进入回忆的长廊,去纪念革命烈士高香元。高香元1905年出生于九江市彭泽县黄花镇裕丰村,自幼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他,目睹了旧中国的黑暗与百姓的疾苦,早早便在心中种下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种子。高香元以其住所和祠堂作为秘密联络点,收集并提供了有关当地国民党驻军人员武器布防等相关情报资料,红十军仅用15分钟就攻陷城门,将守敌全部歼灭,顺利解放了彭泽县城,为革命力量的保存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革命之路充满荆棘。1935年5月20日,高香元化装成樵夫,准备到浩山、海形乡兆吉沟中共彭泽县委驻地汇报工作,接受任务。行至黄岭,被国民党反动派发现,后遭围追堵截,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同日英勇就义。高香元壮烈牺牲,年仅30岁。他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图为高香元革命烈士长廊 邓佳玉 供图
此次活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触摸到信仰的温度。老党员的故事,是生动的“思政课”;烈士的壮举,是不朽的“精神坐标”。青年将持续传递红色力量,以青春之姿践行时代使命,让革命精神与党员初心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通讯员李梦 郭昕彤)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