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小手捏出千年韵 亲子共赴文化约

商丘博物馆里的“陶趣童梦”
发布时间:2025-06-12 10:06:47 推广 来源:商丘日报

志愿者准备了钧窑风格陶瓷器,邀众人近前触摸感受其独特质感。

此次活动表现突出的小朋友,获得了商丘博物馆准备的小礼物。

孩子们用这种柔软易塑的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陶瓷“作品”。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恰似凝结时光肌理的璀璨琥珀,封存着千年窑火的温热与匠人的精湛巧思。6月8日,河南商丘博物馆“陶趣童梦·指尖生韵”少儿文物陶器制作体验活动温情启幕,20组亲子家庭以手触史、以心传韵,在粘土与创意的碰撞中,让古老陶瓷文化绽放童真光彩。

活动伊始,一件钧窑风格陶瓷在大家手中传递,让大家近距离触摸感受。接着,志愿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大家走进陶瓷的奇妙世界。从一块普通的泥巴如何历经“火与土的考验”,蜕变成精美的瓷器,到闻名遐迩的“五大名窑”,当老师抛出问题:“大家看看,这些陶瓷之间有哪些不一样呀?”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童言童语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随着志愿者老师一步步讲解和示范,亲子家庭们立刻化身“小小陶艺师”投入创作,课堂瞬间变作热火朝天的手工作坊。志愿者循循引导:先捏一只圆滚滚的小恐龙“试水”,再学做传统桃型瓷器——揉泥成柱、挖空塑形、缀叶添“核”,指尖翻飞间,泥土在童真里褪去平凡:爸爸掌心托着孩子捏歪的陶罐,耐心修正弧度;妈妈帮小恐龙“长出”俏皮的尖角,笑眼弯弯间,千年陶艺的传承化作亲子相握的温暖。不一会儿,憨态可掬的“恐龙摆件”、粉紫相间的“桃桃杯”、立着长耳朵的“陶瓷小兔”纷至沓来,每一件带着指纹印记的作品,都是孩子写给历史的“童言信笺”。

“我的‘小桃桃’能装下整片星空。”孩子们举着作品跃上小舞台,奶声奶气的讲解里,藏着对“文物”的独家想象,有人为陶瓷编织了一段“住在月亮上”的故事,有人为小恐龙设计了“守护古代城堡”。稚嫩的脸庞扬起自豪,台下掌声与笑声交织,博物馆准备的小礼物,是对这份童真创造力的温柔回应。而比礼物更珍贵的,是孩子们指尖残留的粘土香,是眼神里新绽的“对老祖宗手艺的喜欢”——原来文化启蒙,从来不是遥远的讲述,而是让孩子亲手触摸、用心创造。

陶泥藏巧韵,匠心永传薪。此次活动虽暂告段落,商丘博物馆的文化长卷却已展开新篇,更多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社教活动正待启幕,将以沉浸式历史课堂为钥匙,邀孩子们在文物的时光密码里开启探秘之旅。(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 岩 摄)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