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三地六区”教育共同体(苏州工业园区、杭州萧山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贵州毕节市等),在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成功举办“AI循证赋能课堂变革”研讨活动。活动聚焦AI技术与“融创课堂”的深度融合,通过圆桌论坛、专家报告及22节跨学科研究课,展示了数据驱动的教学创新成果。
朝阳教科院“融创课堂”品牌 促AI循证技术落地
本次会议由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会主席关颖慧主持。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怀东指出,本次活动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将“融创课堂”的五大维度(数智赋能、国际视野、五育融合、学段贯通、家校社协同)与AI循证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课堂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孵化”转变。他强调,朝阳教科院将以“四维品牌”——宜学课堂、思创课堂、高思课堂、融创课堂,全面推动区域教育发展。通过“实践探索—理论提炼—辐射推广”机制,构建“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成果共创”的区域教育新生态。
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校长荣丽以《循证视域下的问题化学习课堂构建与实施探索》为主题,分享了学校通过AI实时捕捉课堂数据、优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经验。在其“智能互动教室”案例中,AI对学生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的实时追踪,让“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得以切实落实,成为朝阳教科院“数智赋能课堂”的生动范例。
AI循证教学,双基落地”圆桌论坛 共探教育数字化新路径
在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引领下,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主任汤佳佩主持的圆桌论坛汇聚“三地六区”教育代表,共商AI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之道。各地代表立足区域特色,分享实践智慧: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许凤介绍了区域通过“易加智慧教育”平台推动循证教研转型的情况;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教育教学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宋祥毅阐述了如何结合本土化工具实现“低起点、高实效”教学;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初级中学副校长王燕介绍了学校利用AI优化课堂练习的经验;贵州省毕节市第八中学副书记刘发锦提出了乡村学校面临的挑战与突破方向;北京朝阳区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校长曾广华和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校长刘美玲,从教学角度提出了AI赋能“双新”落地的创新策略。论坛聚焦数据驱动与个性化教学,为AI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多元路径与思考。
专家报告 AI循证技术引领教育三大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教授在《AI循证赋能课堂变革》的专题报告中,深入解析了循证教育的前沿理念与实践路径。他强调,AI技术正推动教育领域实现三大核心转变:从依赖经验的传统教学转向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从单一结果评价升级为覆盖全过程的多元动态评价,从封闭的课堂生态拓展为开放共享的协同教育生态。报告现场,宋教授以GPT4EBP智能平台为例,生动演示了AI在证据检索、学情诊断和教学策略优化中的实际应用,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技术赋能教育"的实用工具与方法。这一分享不仅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更指明了课堂变革的落地方向,彰显了AI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
跨学科课堂实践 展现融创课堂新样态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22节涵盖9大学科的研究课生动呈现了AI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的课堂尤为亮眼:
物理教师郑欣以"大国重器:人工智能揭秘浮沉密码"为主题,通过AI模拟浮沉现象,实时捕捉学生思维轨迹并生成智能对话,将抽象原理转化为可视化探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英语教师陈琳运用数据驱动的分级阅读策略,动态调整教学方案,构建了精准高效的"教—学—评"闭环体系。
本次活动课堂实践充分体现了朝阳教科院融创课堂的两大核心特色——以真实问题为起点的"问题化学习"和基于实证的"数据驱动教学"。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杭州萧山区的教师代表也参与授课,跨区域共研教学新范式。课后,专家团队与参会教师围绕课堂实效展开深度研讨,为AI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实践智慧。
闭幕展望 开启协同发展新篇章
在活动闭幕式上,朝阳区教委信息化科长楚娜指出,本次研讨会实现了双重价值:既是对"融创课堂"实践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三地六区"教育共同体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她强调,朝阳区将以建设"教育数字大脑"为抓手,重点推进三大战略:
1.技术赋能:推动AI循证技术深度融入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实现教学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
2.资源共享:通过"云端教研共同体"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至对口支援地区,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3.生态构建:完善"政策-教研-学校"三级联动机制,打造兼具人文关怀与技术深度的新型教育生态。
与会者通过扫码评课、学科观摩等数字化互动方式,切身感受到AI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影响。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朝阳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更为构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未来教育新格局提供了示范样板,标志着区域教育发展正式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普惠化的新阶段。(刘民)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