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闽东之光

宁德霞浦公安:山海共奏和谐曲 警民同绘“枫”景图

发布时间:2025-05-28 15:01:1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山海交响处,霞光正为海岸线镶上金边。潮起潮落的浪涌,迎合着耕海牧山的交响乐,将平安和谐谱写成山海共鸣的和弦——霞浦,这座被山海共同托举的闽东古邑,正以滩涂分色般的细腻笔触,将警民共治的和谐图景融进碧波万顷的东海叙事……

近年来,霞浦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预防为主、化解在前,强化精准排查、多元化解、定期回访,实现矛盾纠纷从被动调处向主动预防转变,从单一化解向综合治理转变,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防范转变,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村居)、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有效夯实了基层治理根基。

今年1至4月份以来,共摸排各类矛盾纠纷259起,化解256起,化解率98%,流转属地政府部门42起。这不仅是写在纸面上的成绩,更是刻在群众心坎上的满意答卷。

防范在先 化解在前

“治未病”是医者仁心,“防未然”是警者担当。如何下好辖区平安和谐的“先手棋”?破题的关键是在于“防”。

霞浦公安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化解在前”的工作理念,将矛盾纠纷排查触角延伸到村、精确到户,通过将80%以上的警力下沉社区,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联合村干部、义警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重点排查婚恋感情、家庭邻里、债务纠纷等重点。同时,对重复报警、历史积怨、高频接触的矛盾纠纷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录入“智慧警务”平台,实行评估分析、分类管理。对“民转刑”风险高的矛盾纠纷,及时向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预警,共同做好纠纷化解、教育稳控等工作,实现矛盾纠纷从“救火式”向“防火式”转变。

1月8日,松港派出所民警在辖区一小区内开展 “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时发现,一楼栋前聚集的人群中正酝酿着紧张气氛。走近后发现,两名女子正在激烈争吵,眼看矛盾即将升级,民警立即上前劝导。经了解,林女士与王女士系邻居,因林女士在自家门口安装监控,王女士认为监控的角度侵犯她的隐私,多次要求其调整或者拆除,但均遭到林女士拒绝。当天,王女士就监控安装角度问题,再次与林女士进行协调,再次遭到林女士拒绝,矛盾再次爆发。在详细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介入调解,调解员从情理法三个维度深入分析矛盾焦点,经过半个小时的耐心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各退一步的和解方案,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

从社区民警的日常走访到智慧平台的实时预警,从邻里纠纷的即发即处到重大矛盾的专班攻坚,霞浦公安以“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让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找到最适合的化解路径,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多方联动 合力调处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基层治理的活力,源于群众的参与;基层治理的智慧,藏于人民的力量。

霞浦公安打破传统治理模式的局限,立足辖区实际情况,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司法、法院、信访的联动,同时,广泛吸纳社区网格员、乡贤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形成“公安+党政+部门+社会”的多级联动、多方联控、多元联调的强大合力,这种资源集约化、力量多元化的调解模式,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力”,既提高了当事人对矛盾纠纷调解的信任度,又确保了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处理、有效化解。

5月11日,三沙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辖区古镇村养殖区内相邻的两家养殖户王某与李某因网箱间距问题产生矛盾,双方在渔排上爆发激烈冲突。接到报警后,三沙派出所第一时间通知古镇村“福宁义警”赶赴现场开展先期处置,并邀请当事双方到 “渔港枫桥”矛盾纠纷调解室,同步启动“2+N”联调机制(“2”即公安+司法部门牵头,“N”联动渔政、海事、海警、村委会及渔业协会),同时邀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黄光清一同参与矛盾化解。最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双方握手言和,一起涉渔纠纷就此圆满化解。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这样的温情转变不仅在三沙派出所的调解室里频频上演,更在霞浦公安每一个基层派出所生动呈现——在溪南镇星罗棋布的渔排之间,溪南派出所民警和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搭乘的快艇穿梭往返,他们用“海上枫桥”的经验将矛盾化解在碧波之上;在游人如织的大京景区警务室,“旅游警务快调”机制守护着八方游客的笑容......这些多元化的调解模式,共同绘就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霞浦的生动实践。

全程盯办 闭环销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基层治理的温度,体现在矛盾化解后的持续关怀;平安建设的深度,彰显于纠纷调处后的长效跟踪。

霞浦公安坚持“排查-调解-回访-普法”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通过压实派出所主防责任,建立“所长包案、副所长督办、社区民警主办”三级捆绑化解体系,创新推行调解案件“五个必访”制度:协议履行必访、重要节点必访、突发情况必访、群众反映必访、定期见面必访,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完整闭环,防止矛盾纠纷反弹。

3月25日,松山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大沙村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中,了解到张先生与亲家刘先生因生活琐事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此后两家关系僵持,儿女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在了解情况后,民警主动将双方当事人约至派出所内开展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而调解成功只是工作的开始。4月28日,民警专程到张先生家回访,一句“最近大家相处还好吧,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暖心问候,这样的温情场景,正是霞浦公安落实矛盾纠纷调处闭环工作机制的生动体现。

在做好回访的同时,霞浦公安不定期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向群众普及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这种融“法”于“调”的宣传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1+1>2”的效果。(学习大军 霞浦公安 供稿)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