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农村幼师 | 在幼儿教育中寻找教育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5-05-19 13:55:1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张瑜佳是慈溪市周巷镇蓝天幼儿园的一名教师,初入职场时的她如同一只初展羽翼的雏鸟,既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市级研修会上专家提出的“以幼儿为中心”理念,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促使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

微信图片_20250514152430.jpg

一、破土:在试错中领悟教育真谛

初为人师时,张瑜佳曾陷入“教案至上”的误区。在《植物的一生》公开课上,她精心设计了动画课件,却因窗外一只麻雀让课堂失焦。这次挫败让她意识到,教育的契机往往藏在预设之外。当看到孩子们用树枝在沙池绘制“藏宝图”时,她豁然开朗: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恰是打开教育新世界的密钥。

在反思中,张瑜佳重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特级教师王老师的泥灶台项目令她深受启发:教育不应是知识的灌输而应是对幼儿兴趣的捕捉与回应。她开始随身携带记录本,将晨晨观察蜗牛壳的专注、小雨涂鸦中的奇思妙想转化为教育契机。当显微镜替代放大镜引发“微观世界大发现”时,她逐渐领悟到“观察-回应-生长”的教育逻辑,这恰与“生成性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二、抽枝:在互动中重构课程形态

沙水区的实践成为张瑜佳教育理念转变的缩影。当孩子们自发组建“运输队”“设计师”,用树枝搭建桥梁时,她意识到课程设计应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求。由此诞生的“沙粒研究所”项目,通过筛网寻宝、滴管实验、沙画创作等活动,将区域活动转化为项目式学习现场。当小宇将建筑图纸扩展至整张桌面时,她更加确信:课程不是固定的剧本,而是师生共同创作的进行曲。

三、绽放:在对话中实现共同成长

“恐龙热”主题活动印证了教育双向奔赴的价值。孩子们成立的“化石挖掘队”“生态保护局”,将科学发现室变为考古现场,建构区化为恐龙乐园。豆豆妈妈带来的琥珀标本,更激发了持续升级的自然观察角。这种家园共育的实践,让张瑜佳深刻体会到蒙台梭利所言“教育是协助生命成长”的真谛。

在整理这些实践为教学案例时,她逐渐摆脱对“标准答案”的执念。当提出“取消区域活动时间限制”的建议并获得认可时,她更加坚定:真正的专业自信,源于对幼儿生命力的敬畏与唤醒。教育之路或许永无止境,但只要保持与幼儿同频的好奇,教育的诗意终将在某个转角悄然绽放。(陆和杰)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