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胡小民 报道 通讯员张红卫 朱晓吾)又到了红薯收获的季节,11月15日,在汝南县板店乡柴庄村一块红薯地,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隆声,一个个体态饱满的红薯被翻出土外,或长或圆的“金疙瘩”撒满一地,几名群众有的顺垄捡拾红薯,有的装袋,有的转运,个个脸上洋溢出丰收的喜悦。
“今年红薯真好卖,一个电话收购商直接把车开到地头,一斤红薯4毛钱,一亩地6000斤就是2400元,我这20亩红薯能卖40000万多元。”红薯种植户武余粮一边捡拾红薯一边算账,“一斤红薯四两粉,这些红薯如果加工成淀粉,就能卖20多万,要是再加工成粉条或者粉皮效益更高,种红薯效益大着呢。”
今年64岁的武余粮是板店乡柴庄村种植大户,别看他年龄大,可头脑灵活,比年轻人还有闯劲,目前已流转土地80多亩,注册成立了合作社,主要种植优质小麦、西瓜、红薯等作物。为了掌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他曾多次参加市、县、乡组织的经验交流会,凡有新品种、新技术他都率先试验,成功后推广。尤其是红薯,经他试种推广的品种就有商薯19、豫薯8号、徐薯、紫薯等10多个,在他的带动下,柴庄村周边群众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红薯产量和效益逐年提高。
板店乡土质优良,特别适合种植红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乡因地制宜,把种植红薯作为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的首选。农技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指导,扶持种植大户,推广良种良法,引进了商薯19、浙薯13、豫薯8号等多个优良品种。通过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路子,建立红薯育苗和薯产品加工基地,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了红薯产品的附加值,红薯通过加工制成粉面、粉条,每个环节都能产生经济效益。目前板店乡红薯种植面积已突破8000亩。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在板店乡,过去群众种植红薯是为了吃饱饭。如今日子过好了,红薯由原来的粗粮摇身变成了‘金疙瘩’,红薯产业被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许多群众靠种植红薯走上了富裕路。”板店乡党委书记王留印说。
责任编辑:曹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