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由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南方科技大学产业金融风险研究中心、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深圳)韧性城市建设与应急管理产学研峰会在南方科技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次峰会以“探索韧性未来 促进城市安全”为主题,汇聚数十位国内外院士专家、政府代表、企业领袖及学术机构负责人,共同探讨韧性城市建设的创新路径与应急管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未来方向。
参会全体合影
多方聚力,共绘韧性城市蓝图
峰会开幕式由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会长杨文明、深圳市南山区政府副区长郭晓宁、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致欢迎辞,拉开活动序幕。
随后,“深圳韧性城市建设与风险研究专家委员会”举行了成立仪式。范维澄、陈晓非、史培军等院士专家与政府、企业代表共同揭牌,标志着深圳在韧性城市建设领域迈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一步。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科技大学王树勋教授宣读工作计划,提出未来将从风险评价、技术攻关、政策协同等多维度推动韧性城市建设。
“深圳韧性城市建设与风险研究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围绕“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发表主旨演讲,强调科技创新在灾害预防与城市韧性提升中的核心作用。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主任陈晓非提出“地震灾害的积极主动科学防御策略”,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思路。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原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进行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地球系统风险防控与韧性城市建设”的演讲;南京大学童星教授则以“韧性热的冷思考”为题,呼吁理性审视韧性城市建设中的挑战与误区;国家减灾中心风险调查部主任,国务院普查办数据与成果应用组组长赵飞以“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情况介绍及应用展望”进行介绍和解读。
前沿洞察,共话风险治理新路径
下午议程聚焦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的结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巨灾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潘则建结合亚洲城市化进程,探讨“灾难风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为湾区发展提供借鉴。南方科技大学产业金融风险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王树勋教授发表了题为“韧性城市建设的风险管理维度”的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梁昕、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院长雷晓康、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景明洲、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放围绕保险与城市韧性、城市复杂风险、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应急能力提升、新兴科技风险问题等议题进行了专业深度介绍。
在随后的“多学科视角下的韧性城市建设与突破”圆桌对话中,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教授易承志、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教授方伟华、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防灾与应急研究所总经理习树峰、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韩刚团、深圳车友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媛、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营业部总经理吕欣等结合自己所在学科或领域,进行了经验和感悟分享。
峰会期间,政企联动推动多项公益行动落地:中国平安财险深圳分公司向南山区捐赠“安全应急包”,助力基层防灾能力提升;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启动“安全应急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助力科技之城更安全更韧性;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发布《家庭生活防灾系列短视频》,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中国平安财险深圳分公司共建平安深圳、韧性深圳“安全应急包”捐赠仪式
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助力科技之城更安全更韧性“安全应急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会议的最后,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许尧代表全体与会专家,发表《中国韧性城市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强调增强城市气候变化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韧性,尤其是突出保就业、调结构、强基础的综合作用。在创新城市综合风险防控的市场与社会机制方面,重点做好盯好房、管好车、聚焦人三项工作,在巨灾彩票等具体领域创新机制,形成韧性城市建设的合力。
共筑未来,产学研协同创新
本次峰会通过跨界对话凝聚共识,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未来,深圳将持续深化“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协同机制,推动风险防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政策创新,为全球超大型城市安全发展贡献“深圳方案”。
此次峰会不仅是学术与产业的交融平台,更是助力深圳建设“全球韧性城市典范”的具体行动。各方期待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共同书写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李毅)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