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西南交通大学“智探先锋”团队突破道路监测技术瓶颈,研发80km/h高精度车载探地雷达

发布时间:2025-05-15 10:24:1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2025年3月,西南交通大学“智探先锋”团队正式发布新一代车载探地雷达设备,成功攻克传统技术中“车速超60km/h后监测精度骤降”的行业难题。该设备通过硬件创新与智能算法结合,实现80km/h高速行驶状态下3cm级道路病害检测精度,信噪比提升25dB,为交通基础设施快速检测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道路病害检测依赖人工巡查或低速检测设备,效率低且难以满足现代化交通网络需求。传统车载探地雷达受限于天线设计与信号处理能力,普遍存在车速超过60km/h后精度下降、漏检率高等问题。西南交通大学“智探先锋”团队从硬件架构与软件算法双管齐下,创新性提出线性调频高精度MIMO组合天线及智驱探地解译平台,彻底打破技术瓶颈。教授指导团队张健,张志厚,赵晓彦一致表示:“此次突破不仅解决了高速检测精度与效率的矛盾,更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硬核支撑。”

硬件层面,团队首创线性调频高精度MIMO组合天线,通过多通道协同发射与接收电磁波信号,显著提升信噪比达25dB,同时支持80km/h高速检测下的800m/s扫描速率,确保扫描间隔达到3cm标准。相比传统单通道天线,该设计将检测效率提升超50%,即便在-30℃至70℃极端环境及强电磁干扰场景下仍能稳定运行。软件层面,团队打造的智驱探地解译平台深度融合深度学习算法与低频约束技术,可自动识别道路空洞、脱空、沉降等病害,并对软土、岩溶等复杂地层进行自适应分析,误检率低于1%。平台支持实时数据可视化与云端协同处理,将道路病害处置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实测数据显示,设备对2米深空洞的检出率达100%,路面沉降定位误差小于3cm,单日可完成200公里道路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20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成果延续了西南交通大学在探地雷达领域的深厚积淀。早在2022年,西南交通大学“雷达智视”团队就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探地雷达领域,并自主研制了探地雷达数据智慧解译平台与探地雷达智能遥控搭载平台,构建了高效快速的探测方法技术。如今新一代设备的发布,不仅实现技术指标的跨越式提升,更将应用场景拓展至公路、机场跑道及地下管廊等领域。团队透露,设备将于2026年与交通运输部合作制定行业标准,未来结合5G+北斗技术,有望构建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监测网络,为智慧城市与平安交通保驾护航。(欧阳桓)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