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河南永城芒砀山旅游区以汉服盛景、沉浸式实景演出、文物活化文创三大核心,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可触可感的汉文化盛宴。记者 袁国豪 摄
云鬓轻摇,古韵悠扬;千年汉风,潮游芒砀。身着汉服漫步山间,与“刘邦”“吕雉”共赴历史之约;参与实景剧目互动,体验“追捕山贼”;集齐文创盲盒,把文物故事“带回家”……“五一”假期,永城市芒砀山旅游区以汉服盛景、沉浸式实景演出、文物活化文创三大核心,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可触可感的汉文化盛宴。
汉服为媒,千年华裳解锁青春仪式感
“她们仿佛就是从身后的画里走出来一样。”芒砀山顶,在画有《汉宫春晓图》的墙壁旁,几位青年身穿不同规制、颜色、元素的汉服,复刻画中场景。顷刻间,隐藏在千年华裳中的诗情画意,于芒砀山间“缓缓流淌”。“五一”期间,景区特设20余种汉服形制供游客选择,从曲裾深衣到直裾袍服,从素纱襌衣到锦缎华服,搭配专业妆造团队,游客可化身历史人物沉浸式游园。
许多游客选择“角色扮演”开启旅程:执汉礼与“刘邦”对饮,在《大汉礼乐》剧场体验沃盥、同牢等汉婚古仪,或身着汉服漫步于汉代市集,聆听编钟古筝演奏的《大风歌》。一名来自郑州的大学生感慨:“穿上汉服后,仿佛与千年前的士人产生了精神共鸣,连山间的风都多了几分诗意。”
悠悠古韵与青春活力融合,让更多青年人通过汉服、汉礼、汉乐等内容,了解汉文化、认同汉文化,恰是芒砀山旅游区对汉文化的创新诠释。
假期中,不少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来到芒砀山旅游区,充分发挥自身才能,通过音乐表演、志愿服务等形式,助力景区的汉文化传承与发展。
实景剧场,穿越时空的互动盛宴
“刘亭长,这边请!”在《亭长捉贼》实景剧中,“刘邦”与游客携手追捕“山贼”的场景引发阵阵欢笑。该剧打破传统观演界限,游客可反串“山贼”参与剧情,用道具火把点燃“贼窝”,甚至决定剧情走向。另一边,《鸿门宴》实景演出以真山真水为舞台,演员重现“项庄舞剑”的惊心场面,把教科书中的历史“带到”游客眼前,令游客仿佛置身于历史上“鸿门宴”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中。
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在汉宫剧场,龙凤大鼓、编钟古筝声声入耳,大气磅礴的历史情景演出《大汉礼乐》,更是复刻了梁孝王刘武大婚时的华美盛景,让众多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古时皇家大婚的气势恢弘。而《樊哙市集》的传统杂技表演,则让游客争相挑战“水流星”“顶木剑”,汉代市井百戏在喝彩声中焕发新生。
大汉市集中,头戴绢花、诙谐幽默的媒婆“王婆”,以游客助力“刘邦”答题的形式,撮合“刘邦”与“吕雉”的婚事。婚事达成后,“王婆”还向游客撒喜糖、送礼盒,与游客一同分享喜悦。
“站在这些历史场景演出的舞台旁,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些剧目,既让我们重温了历史,也收获了新的旅游体验。”一名从上海远道而来的游客如是说。
创新融合,激活文旅新生态
在“芒砀礼物”店铺,以《四神云气图》、鎏金铜当卢等文物为原型的文创产品成为爆款。景区联合高校设计团队,将文物元素转化为实用美学:虎形玉饰变身开瓶器冰箱贴,赤霄剑化作金属书签,刘邦形象登上微信红包封面,扫码即可领取AR互动特效。
芒砀山的“出圈”密码,在于其“传统为魂、科技为翼”的融合思维。从《高祖迎亲》的互动婚俗剧到《樊哙市集》的杂技挑战,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剧情主角”;汉服NPC与游客互行汉礼,大学生志愿者用说唱演绎汉赋,让文化更贴近年轻群体;景区打造汉服租赁、妆造、拍摄、剧演一站式服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
“我们正从‘门票经济’转向‘体验经济’。”景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发“汉代市井生活”夜间实景街区,并推出更多文物活化产品,让芒砀山成为“可阅读、可品味、可体验”的文化地标。
当汉服青年执礼迎宾,当文物IP走进日常生活,当历史在互动中“复活”——芒砀山“五一”假期的火爆,印证了传统文化创新的蓬勃生命力。这座“汉兴之地”以青春之姿架起古今桥梁,让沉睡的汉代风华化作可触摸的故事,让游客收获一场难忘的汉风汉韵之旅。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