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殷切嘱托,以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三农”,探索普惠金融改革新模式,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源,优化配置农村生产要素,推动农村各类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金。
数字引擎激活乡村“沉睡资产”
宁德山海资源丰富,茶叶、水产、食用菌等“8+1”特色产业涉及千家万户,拥有大量渔排、茶园、菇棚、果园等资源,由于生产要素分散、确权难等问题长期无法抵押融资,制约资源变现。为突破农村生产要素担保瓶颈,宁德市国投公司下属企业汇融投资集团坚持学用结合,致力以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三农”。
汇融投资集团以建设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针对农村经营主体融资缺乏抵押物、贷款担保难问题,通过大数据技术、OCR和机器学习技术,成功搭建了全省首个“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农村生产要素登记、评估、流转、抵押全流程服务,将农村“非标”生产要素转化为银行认可的抵质押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抵押担保权能,助力金融机构服务“三农”。
截至2025年3月底,平台已实现覆盖宁德各县、市(区)14大类64个品种的生产要素,确权登记权证信息达15万余条,入驻金融机构23家,上架金融产品256个,累计融资15.76万笔,金额200.12亿元,并荣获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优胜奖。
创新机制催生振兴“共富动能”
自宁德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服务平台启用以来,汇融投资集团运营团队积极下沉一线,全力打造以“核心产地·源头直采”为特色的“平台优选”本土品牌IP。平台精选宁德各核心产区优质农产品,包括赤溪龟山大米、霞浦崇儒土鸡蛋、虎贝猕猴桃、宁德大黄鱼、福鼎黄栀子、福鼎蜜翅等六大特色品类,并联动“周宁有鲤”平台,引入高山云雾茶、茶点、果脯、马铃薯等当地拳头产品,构建起连接农户、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互联网地标农产品流通生态。通过高效的撮合交易与品牌赋能,平台有效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为健全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机制,平台与宁德市有信产权交易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县域流转服务中心的规范化、高效化运营。目前,屏南县流转服务中心在有信产权的专业指导下,已成功将食用菌厂房招商拍卖信息上线平台,不仅显著提升了闲置资源盘活效率,更为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多维赋能协同打造“宁德样板”
为深化“三农”服务效能,汇融投资集团依托宁德农村生产要素平台,发挥国资国企引领作用,协同辖区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渔排养殖抵押贷”“葡萄大棚贷”等57款特色化涉农金融产品,构建起“单点突破—链条延伸—全域覆盖—多维赋能”的普惠金融宁德样板。
汇融投资集团还通过“保理、融资租赁、供应链贸易”实现资金、客户、交易结构优化配置,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融资方式。公司瞄准县域产业,通过与县域国企的互访交流,优化特色金融产品设计,促进市县产业协同和要素流动。在保理业务方面,推出租金保理、池保理、各类收益权的未来应收款保理等创新型产品,形成与银行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融资租赁业务方面,采取灵活的租赁物类型和还款方式,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创新开发产品,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在原料零部件采购付款、库存设备中短期融资、设备向客户信用销售、工程项目投标、应收账款转让与盘活等五大场景下的痛点,围绕产业链做深做精做专,有效增强了汇融投资集团在本地金融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客户满意度。截至2025年3月,汇融投资集团业务累计投放突破9亿元。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新时代赋予宁德的发展使命。乡村振兴,重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汇融投资集团将深入落实宁德市国投公司党委“双融四优”党建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通过数字化赋能与金融创新助力普惠金融改革,为农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闽东乡村振兴稳步前行。(学习大军 宁德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供稿)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