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闽东之光

白茶中的“三好学生”是谁?

发布时间:2025-04-27 10:06:56 推广 来源:茶周刊

“清明来,茶芽发,山河佑,茶运昌,柘荣兴!”

伴随着声声“喊茶”祈愿,柘荣高山白茶采摘季正式拉开帷幕。2024年,柘荣高山白茶以35.14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50榜单,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布局,福建省柘荣县通过生态筑基、文化赋能、科技驱动与市场创新协同发展,日渐崛起。

4月10日,首届柘荣高山白茶媒体“春山行”采风活动在福建省柘荣县举行。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联合多家央媒、行业媒体深入茶园基地、茶业企业,访问非遗传承人,全方位、全链条、多层面感受柘荣高山白茶的独特韵味和品质,解密柘荣高山白茶的发展之路,传播柘荣高山白茶品牌突围的成功经验。

柘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龙营告诉记者:“从以往的原料供应,到打造‘柘荣高山白茶’区域公用品牌,再到布局新茶饮供应链,柘荣茶产业转型一切都从紧跟市场、紧咬需求、紧抓战略出发。”近年来,柘荣依托“好山场”“好工艺”拓展“好赛道”,以“三好学生”身份在“人才济济”的白茶产业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高辨识度的白茶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好山场 生态筑基,孕育茶韵之魂

在柘荣,一场关于特色茶产业的发展之路正在展开。近年来,越来越多消费者爱上了白茶。它的香气悠扬、回甘持久,令人回味无穷。面对火热的市场和“挑剔”的消费者,柘荣高山白茶如何走出一条与“福鼎白茶”不同的新路子,打造出具有辨识度的区域公用品牌,是县里一直思考的问题。

柘荣县下辖9个乡镇,地处北纬27°黄金产茶带,平均海拔600米~1300米,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为白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造就了2镇7乡独特的小气候。

记者在英山乡石古兰村“野放茶园”看到,茶树与松林、毛竹共生,园内的杜鹃、蓝莓等植物作物与野草和谐共处。茶园主人王岩龙在外经营了多年茶叶生意,几年前回到村里,流转了千亩茶山,开启了“野放茶”的种植模式。王岩龙说:“我就是要让茶树在最接近原生态的环境下‘野蛮生长’,采用不开荒、不挂白、不施肥、不打药、不修剪的自然农法,赋予茶叶独特的‘山韵’气质。”

同在英山乡,西北方向十公里处的仙岩岭岩韵“野放茶园”基地则是另一番景象。风化岩红黄壤、弱酸性土壤裸露在外,茶树根系深扎岩缝,吸收枯枝落叶养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4月11日,仙岩岭茶厂的车间内,工人们将萎凋后的鲜叶进行摊凉工序,阵阵茶香缭绕在车间内,独特的小气候让这里生产出的高山白茶别有“岩”韵。

凭借“单株有机”的种植模式,位于城郊乡的福寿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之路。采风团走进广阔的单株有机白茶基地,看到了草、木、虫、鸟共生发展,高大强壮的茶树自由生长的景象。福寿长创始人陆云强说:“这里的单株有机白茶基地达1350亩,每亩只种100多棵茶树,树高3米~4米,数量不及密集型茶园的30%~40%。如此规模的单株有机白茶基地,全国少有。”

走进富溪镇岭后村,千亩茶园绿意盎然,一株株茶树已吐露新芽。在茶旅融合与庭院经济“双轮驱动”下的桂岭茶园,海拔600米~1000米,周边环绕桂树林,茶香中透出桂花香,兼具生态与文旅价值,成为当地茶旅融合示范点。“茶园实施‘戴帽、束腰、穿鞋’生态策略,通过绿色防控和生态种植技术,带动100多户茶农共同打造生态有机茶园,推动茶产业绿色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 福建桂岭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秀香向记者介绍。

好工艺 传统与现代交融,锻造茶之灵魂

柘荣高山白茶以传统工艺为根基,结合现代科技,形成“炭焙+阴阳复合萎凋”的核心技艺,确保品质稳定与后期转化潜力。

为保护柘荣高山白茶品质和特色,柘荣县成功申报《柘荣炭焙白茶加工技术规程》《柘荣单株白茶栽培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经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于2025年1月正式实施。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抵达耕耘四季茶业公司时,已是晚上9点。此时,柘荣炭焙白茶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吴光辉正在进行“起火”工序。他说,“‘起火’是炭焙的首要流程,需要让木炭充分燃烧,等到整个炉面木炭红透时,用工具压实,再用草木灰均匀地覆盖在表面,不露出炭火。”柘荣炭焙白茶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吴光辉在进行“起火”工序。

在吴光辉看来,好原料加上好工艺,才能呈现出一杯真正好茶。消费者是懂好茶的,粗劣的工艺没办法得到市场的青睐。“对于白茶的炭焙而言,要看茶焙茶、炭温养茶。”吴光辉告诉记者,“养茶要根据茶青的状态来确定养茶时间,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个月。只有文火慢炖,不急不躁,才能‘养到位’。”

一头是传统炭焙工艺的回归,另一头是科技赋能的智慧茶园。

素有“十里翠竹,万担茶乡”美誉的乍洋乡是柘荣县传统重要茶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优越的生态资源,使得乍洋乡建设全国高山白茶新兴最佳核心区潜力巨大。2025年柘荣高山白茶宣传推广周的主会场就设置在此,新落地的白宝春茶业公司,持续在茶园建设、加工升级、品牌建设、销路开拓等方面发力,促进茶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茶叶种植遍布辖区各村,全乡已建立“一品一码”溯源系统,茶产业已成为该乡覆盖人群最广、带动农户最多的特色主导产业。

通过“生态筑基、科技赋能、文化塑魂、市场创新”的多轮驱动,柘荣县实现了2镇7乡的个性化发展。陈龙营表示,正因这种“因地制宜、错位竞争”的模式,柘荣高山白茶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通过领办合作社、新媒体营销等手段,柘荣将“小田经济”转化为“共富引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好赛道 差异化破局,开辟市场新蓝海

面对新茶饮与全球化趋势,柘荣高山白茶以差异化战略紧跟市场,持续引进外部资源,吸引众多优质企业的投资入驻。2024年,柘荣县持续探索茶叶全产业链建设路径,引进柘荣广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1月正式投产,而福建兴旺茶业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可投产。

车间内茶香弥漫,花香果香萦绕在鼻尖。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处处是繁忙景象。广颂农业负责人郑仙德表示,“我们专注于新茶饮原料的供应与研发。目前,公司已与蜜雪冰城等头部新茶饮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条生产线主攻红茶,下半年还将开一条以绿茶为主的新生产线。”

从“茶叶”到“产业”,柘荣县以高山白茶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2019年底,本土企业今古通集团依托柘荣“中国太子参之乡”的医药产业底蕴,将千年白茶与药食同源智慧深度融合,推出“破独”系列轻养茶饮——以柘荣高山白茶为基底,配伍藤茶、橘皮、罗汉果等本草原料,经文火精煮、低温萃取工艺,打造出“低糖、轻负担”的即饮型功能茶饮。产品上线首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迅速抢占南方地区便利店、商超及电商渠道,成为区域现象级爆款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暨柘荣高山白茶专场推介会上,黄柏乡与人良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共同推动“植物提取及保健食品研发生产项目”。这意味着柘荣县正以新茶饮原料供应、茶饮品开发以及茶叶保健食品等多维度同步发力,不断探求产品创新以突破传统消费场景限制,以“健康中国”为锚点,将这片高山上的“东方树叶”,向全新的茶叶蓝海挺进。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