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因海而兴、因侨而兴,自唐开始就有先民漂洋过海、侨居异国。时至今日,约1000万泉籍华侨华人分布在170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近1/6、全省近1/2。泉州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探索创新侨务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为侨服务水平,打好新“侨牌”,写好“侨”文章,有效凝聚侨心侨智侨力,逐步构建内引外联、双向奔赴、融合发展的开放发展新格局,为泉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侨动力。2024年,泉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聚焦内引外联,激活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动能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泉州发展的每一步、每一程,都与“侨”密不可分。泉州深化构建“大统战、大侨务”格局,让“侨”和“乡”实现深度融合,谱写“侨+泉州”新篇章。发挥遍布全球的侨商泉商网络资源,全面实施“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专项行动,深化运用“联谊+经贸+招商”工作机制,以举办重大活动为平台,把华侨所能、泉州所需精准链接起来,推动以侨架桥、以侨促贸、以侨招商。重点围绕产业链招商、提升产业能级和促进集群发展,聚焦侨港澳台发展及需求,举办各类恳亲会、招商推介及恳谈会、政企餐叙等主题活动,促进精准招商、招精引优。同时,发起成立“福建侨商海外仓联盟”,建设跨境公共服务平台,授牌首批市级外贸集聚区和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聘请侨商作为“泉州优品”推广大使,引导本土企业与海外泉籍华侨合作建设优品展销中心,举办丝路品牌侨商对接会、优品出海专场对接等活动,努力让“泉州制造”的品牌力、影响力覆盖国际市场,助力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消费品集采中心和国潮消费示范城市。以侨为帆、以商为桨、以贸为舟,泉州加速“链接”全球市场。
实践充分证明,侨胞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政经格局走势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越是外部环境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广泛地联络和团结海内外侨胞侨商,不断将侨乡优势转化为内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胜势。要围绕更好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主动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全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用好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红利,发力科技创新、外贸主体、产销对接、开放载体、通道枢纽,以“厂商+侨商”“跨境电商+产业带”等模式拓展新商机、开辟新蓝海。
聚焦平台赋能,厚植海内外融合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泉州人返乡投资、创业、安居。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始终是泉州侨务工作全力以赴的一项重点任务。泉州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侨情新变化,全方位构建为侨服务体系,努力把泉州打造成为华侨投资创业首选地。承办欧美同学会第三届中德科技论坛,推动欧美同学会东南海创中心落地泉州晋江,常态化开展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大批侨资、侨智项目落地泉州。第二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通过“全域联动、全球对接、全链服务”模式,深化与全球侨商、侨胞以及异地泉商之间的合作,刷新参会国别数、签约金额和项目质量“三项纪录”。设立首批泉州市新侨创新创业基地,搭建高效互动的泉籍优秀人才交流平台,加速项目落地。依托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在印尼、新加坡、日本等8个国家和地区成立海外分会,搭起世界泉籍青年联络联谊和合作发展崭新平台。建成启用“故土家园——海内外泉侨泉商联络总部”,提升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全国第三、福建首个“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落地泉州,自主研发“刺桐侨汇”服务平台,实现侨汇结汇“业务申请一键达、审批办事一网通”。
实践充分证明,“十户人家九户侨”的泉州,永远是海内外泉州人值得信赖、值得依靠、值得托付的大后方。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聚力打造“泉心泉意”营商环境品牌,继续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暖侨行动”,着力帮助侨胞解决一批“关键小事”,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不断提升为侨服务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更好知侨情、聚侨力、解侨困,营造知侨爱侨护侨的良好氛围。总的是要通过更多惠侨利侨之举,让海内外泉州人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激发出建设家乡的强大内生动能,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加速落地泉州,共创“爱拼才会赢”的新辉煌,再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聚焦活化传承,探索新时代聚侨联侨新路径
对在外打拼的侨胞而言,故乡是内心深处最柔软、最宝贵的精神依托。泉州发挥世界遗产城市历史文化厚重优势,以文聚侨、留根铸魂,讲好海内外泉州人的泉州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成福建省首个“侨批展示基地”——泉州侨批馆,延伸布局8个各具特色的侨批分馆,打造“1+8”侨批档案展览展示基地。活化利用华侨历史遗存,构建系统性华侨建筑遗存保护体系,率先在全国出台首部专门保护华侨历史遗存的设区市法规——《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实施“刺桐侨厝”保护利用专项行动,通过活化利用打造特色侨史馆、侨领展、展览馆、博物馆等,以“有形”的遗存保护牵引“无形”的乡情寄托。举办首届“泉州文化国际推荐官”研修班,打造“侨说”品牌,开展《侨说“晋江经验”》等主题宣传,推广《番客楼里的侨心》《重返刺桐城》和闽南原创歌曲《泉州人》《个个猛》,弘扬华侨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深化拓展华文教育,有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实践充分证明,依托宗亲乡亲、民间信仰、祖地文化等纽带,增强侨胞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对于广泛凝聚侨心、弘扬中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华裔新生代既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推动者,在身份认同、发展诉求和文化联系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新特点、新趋势。面向未来,要深挖用好地方特色文化、华侨文化中的丰富精神基因,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小规模、多频次组织开展青年侨胞故乡行、研习参访等活动,打造海内外泉籍乡亲的精神家园,以侨为桥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进一步增进海外乡亲特别是新生代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福建省委党校第6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 潘贤华)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