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追寻自己的热爱、活出新的风采?凌先有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养老新观察节目,为您倾情分享他的见解。
凌先有认为,新时代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次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可以预见,随着“十四五”和远景目标的实施,党和国家将为老年人老有所为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老年人要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就要不断活到老、学到老、追寻爱、伴随爱。
谈到安徽93岁的退休教师叶连平为乡村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的事迹,凌先有谈了自己的感动。一是感动于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农村儿童教育本应是一个需要地方政府强烈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城乡二元分化的存在,以及由此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留守儿童在教育、健康成长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叶连平创办“留守儿童之家”,为国家分忧,为老百姓解忧,为留守儿童负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主动承担了社会责任,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感动于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叶连平以鲐背之年,仍然坚守三尺讲台,余热生辉,为乡村学生燃烧自己,可谓道德的模范,精神的榜样。三是感动于他的大爱情怀。叶连平在一次家访中曾被电瓶车撞倒,因担心手术失败再也不能站上讲台,就一直拖着病体坚持为学生上课。在出现脑出血加脑膜炎住院时,心里一直放不下孩子,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住院第四天就头上缠着纱布出了院。叶连平心怀大爱,敬业奉献,崇德向善,以自己的行动展示了立党为公的风采、奋斗者的风采和老有所为的风采。
对于退休之后如何追寻自己的热爱、活出自己的风采,凌先有认为,一是要追求健康。人到老年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首先爱自己,要像上海的陈继芳那样,“撸铁”健身,坚持运动,有规律的生活,保持良好的体质。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能力爱这个世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爱自然,说走就走,到世界各地去看看,去开阔自己的视野。二是追求知识。老年人除了追求健康,还应该有一个积极年轻的心态,不能因为岁数大了而整天无所事事,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学一些新知来充实自己的生活,不让自己被新时代淘汰。心中有爱,才能拥有幸福愉快的晚年生活。三是追求奉献。老年人退出劳动岗位后,要用自己长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继续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要像叶连平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多为党和国家做事,多为社会做贡献,淡泊名利,倾尽心力,在老有所为中展示自己的风采。
谈到自己离开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局长和党委书记岗位之后的生活和工作,凌先有介绍说,一是打球。只要不出差,每天下午5点到7点都要打乒乓球。乒乓球运动简易、安全、运动量适中,能锻炼人的体力、耐力、定力,还可以训练视力、增强活力和思维的敏锐度。二是养生。每天上下班坚持走路,睡觉前和早上醒来要进行腹部和全身穴位按摩。根据自己的养生经验和中西医知识,编写养生保健诗歌集《跟着节气过好健康生活》,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向老同志分享自己的养生知识和经验。三是听书。每天上下班走路时听书,晚上睡觉前和早上醒来后,一边自我按摩一边听书。这几年听了几百部中外名著及文史哲经典。积极参加各种讲座,曾被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做表率”读书讲坛评为“十佳听众”。四是服务。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副主席,立足于为作家和艺术家服务。经常组织水利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送文化、文艺扶贫、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等系列活动,举办全国水利系统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研修班,开展“水工程为体、水艺术为媒、水文化为魂”的生态文化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全国水利系统文艺专题宣传活动,整合国内外、系统内外有关媒体网络资源开展水利文艺宣传,着力提升全国水利水利系统的文化艺术水平。今年8月,策划开办了“中华山水文苑”公众号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及国内热爱山水文学、山水艺术、山水文化的人士,主要推送原创文学艺术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文艺评论、水文化研究、音乐舞蹈、戏剧、书画、摄影、短视频等。利用这个平台,培养和扶持文学艺术人才,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是助老。兼任全国助老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这是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助老工作委员会设立的一个专家团队,主要任务是架起政府与养老市场的桥梁,竭诚为老年人开展资讯和养老服务,精准对接养老产业与老年人需求。自己还经常应邀为各部委、各单位和地方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讲课,继续为离退休干部工作和老龄工作做奉献。
凌先有最后对老同志追寻自己的热爱提出五点建议。一是重温旧梦。也就是重新拾起自己青少年或在职时的爱好。许多老同志青少年时期或在职时期都有自己的爱好,如音乐、舞蹈、摄影、书法、美术。只是因为求学、职场的忙碌,放下了自己的梦想。由于他们本身就有兴趣,因此,退休后很快投入到自己的热爱的领域之中,在热爱的领域中找到自己新的价值。二是余热生辉。现在退休时的六、七十岁,正是经验、智慧达到鼎盛的时期,如果不继续发挥出来,对国家、对自己都是损失。有丰富党政管理经验的老年人,可以继续为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做贡献;科研、医疗、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可以继续在自己的领域中发挥作用,奉献社会,贡献国家。三是服务家庭。家庭子孙多的,子女整天为事业而忙碌,生活应接不暇。不能能眼看着孩子们生存艰难,要伸出援手,承担起接送孙辈、教育下一代的职责。孙子管理好了、教育好了,同样是在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四是愉悦身心。中外旅游,寄情山水,加上摄影,记录所见,亲近自然,延缓衰老;舞蹈音乐,激发活力,健康体魄,愉悦身心;琴棋书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打球运动,坚持“撸铁”,宝刀不老,健康体魄。五是种地养殖。一些老同志一直保持着对土地的热爱,退休后选择种地。年轻时种地是为了生存,现在种地是为了享受劳动和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没有种地条件的,可以养花种草,美化环境,“采菊东篱下”,修身养性,健康身心。总之,老年人要找到自己生活的兴趣,以不服老的精神,追寻自己的热爱,活出自己的精彩。
北京市退休干部连潮与凌先有一起,就老年人如何追寻自己的热爱、活出新的风采,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收听提示
随着生活观念的概念,老年人的生活圈早已不再局限于养老、养鸟、下棋、溜公园、带孙辈等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一届老年人远比你想象中的优秀。瑜伽、跳伞、健身、钢管舞、学京剧、学轮滑等等,可以说只有您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热爱,使人不会老去,他们在有限的生命中用真诚与热爱,创造出无限的美好。
11月7日(周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养老策划坊》栏目,邀请到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党委书记、水利部老年大学副校长凌先有、退休干部连潮,共同探讨老年人如何追寻自己的热爱活出新的风采!欢迎您收听!
播出时间:11月7日:7:00-8:00首播,17:00-18:00重播
收听方式:点击下方云听即可收听
更多收听方式:1.广播收听,北京地区FM104.4,AM1053。
2.网络收听,“学习强国”中搜索“老年之声”在线收听;还可以下载云听、喜马拉雅、蜻蜓fm等手机应用收听。
责任编辑:陈卫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