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闽东之光

乡镇党委书记话振兴 | 宁德周宁浦源镇:全域统筹,多元融合,努力走出浦源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5-03-17 00:09:0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浦源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行‘跨域联动、产才融合、多元共治’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努力探索以生态赋能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近日,宁德市周宁县浦源镇党委书记李丹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推行跨村联营、跨镇联建、链上赋能等方式,激活发展动能。”李丹舟说,浦源镇通过整合全域资源要素,拓展产业链,做强乡村产业。跨村联营,构建产业联盟“共同体”。先后成立“新城联村党委”“东片区联村党委”,整合各村资金、土地、人才等发展要素,在项目建设、产业布局时,实行统一规划建设、抱团发展,推行“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社17家、家庭农场优质场9家,发展高山冷凉花卉、高山果蔬等特色农业4000余亩,年产值近3亿元,有效带动浦源、上洋、端源等6个村村财增收50万元以上。

跨镇联建,激活区域协同“一盘棋”。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大浦源”集群,制定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清单,推动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高效推动“宁德市现代农业示范园”“花卉庭院经济示范点”等3个共建事项实施,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助推全县高山冷凉花卉产业产值增幅13.5%。链上赋能,打造产业引擎“动力轴”。推行“镇党委委员挂钩联系花卉产业链党委、党员服务保障重点项目”的驻链服务模式,推进花卉园区基础配套项目建设,探索形成“薯类+蔬菜+菌类+花卉”的新型农业轮作模式,实现土地每亩年产值从9万元提高至14万元。发挥AAAA级景区鲤鱼溪、省级森林公园、华东海拔最高村紫云等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发展研学、民宿、庭院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着力打造更高品质的花鲤小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李丹舟表示,浦源镇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以组织振兴推动人才振兴,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乡村党组织及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内培外聚”引才,构建“雁阵式”梯队。抓实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依托“云端周宁人才计划”“回归工程”建立人才库,培育一批后备力量和带不走的“土专家”“新农人”。截至目前,已鼓励回村任职大学生19人、致富能手14人,培育乡土人才198人,引导返乡创业大学生35人,并推出靠“浦”青年系列短视频5期。“拓渠搭台”育才,打造乡村“孵化器”。充分利用乡镇党校,并建设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周宁县现代化产业孵化基地、新型农业现场教学基地,搭建“青年之家”平台,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电商运营、花艺等培训12场236人次,不断为乡村人才造血。

“集聚力量”用才,提升队伍“聚合力”。整合“一书记三大员”、特聘指导员等下派人才,实行“建立需求清单、认领服务项目、开展精准服务、落实反馈评价”的工作模式,变“单兵作战”为“协同合作”。2024年以来,开展跨村服务106次,帮助农村解决问题83个,促进项目落地25个。今年,浦源镇以紫云村为试点,引进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文化引领与生态赋能是乡村振兴征程中两条交相辉映的重要路径,浦源镇全面协调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李丹舟说。浦源镇一方面坚持特色文化铸魂,培树文明新风。充分挖掘“中国鲤鱼文化之乡”特色文化,打造“花鲤浦源”特色IP,举办文化旅游节、马铃薯丰收节等活动,大力弘扬非遗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培育广场舞队、舞龙队等10支文化队伍。进一步发挥邻鲤党群服务中心职能,将“人鱼同乐、邻里和谐”文化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并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多渠道,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涵养文明乡风。鲤鱼溪获评第三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鲤鱼溪:护鱼文化与旅游融合尽显景区魅力”入选福建省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浦源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好“生态+”文章。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环境整治等活动,深入践行“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开展“五个美丽”创建活动,全镇共13个“五个美丽”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同时,创新“文明积分制”,推动2024年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出成效,年终综合评估位居全县第一。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李丹舟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浦源镇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干字当头、迎难而上、铁心拼搏,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作示范。(学习大军 周宁浦源镇 供稿)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