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春日的阳光洒在甘棠镇芦茅村,一场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的“首厕过关”现场培训会热烈开场,为黔西市农村人居环境的蝶变按下“加速键”。
“化粪池选址要远离水井,与厕屋距离在3-5米最好;管道要埋入地下10公分;便器距后墙不小于30公分,距边墙不小于40公分……”培训现场,黔西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周武对三格式化粪池2:1:3有效容积比、厌氧发酵原理、安装与施工要求、实施农村户厕建改工作流程、当前国家改厕补助政策、改厕技术标准、排气管道作用、验收标准、后续移交使用管理等进行了解读。培训期间,参训人员踊跃提问、积极交流,快速掌握了改厕各项技术规范。
“这排气管道到底要多高才合适?”“改造过程中遇到地下水位高该怎么办?”培训现场,参会人员踊跃提问。无论是施工细节的把控,还是政策扶持的范围,每一个问题都得到技术人员耐心且专业的解答。大家围聚一团,热烈交流,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改厕技术规范的理解。
一位参与培训的村主任满脸欣喜,难掩激动地分享道:“过去改厕,两眼一抹黑,全凭经验摸索,效果总是不尽人意。这次参加培训,感觉像拿到了改厕的‘通关秘籍’,每一个问题都有了标准答案,回去后,一定带着大伙把厕所改好,让村里的环境更上一层楼!”
“改好小厕所体现大民生”。近年来,在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道路上,黔西市正稳步前行,用“小厕所”的蝶变,撬动乡村发展的“大民生”,为乡村振兴绘就更加绚丽的生态宜居画卷。
据了解,参加此次培训的有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业务工作人员及甘棠镇各村(社区)干部近100人。(文/卢琼)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