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罗庄村手工编织从实用品向艺术品演变

发布时间:2025-03-13 12:18:0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以前编筐编篓,就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要把编织当成一门艺术来传承和发展。”3月11日,河南省民权县老颜集镇罗庄村老手艺人曾现友感慨道。近年来,老颜集镇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积极引导手工艺人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技艺,开发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具有文化内涵的编织艺术品。

罗庄村手工编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当地盛产柳条、蒲草等天然材料,心灵手巧的罗庄人便利用这些材料编织出簸箕、簸箩、笆斗、方筐、面簸箩等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大方,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也给村民们带来了颇丰的收入。素有“簸箕罗庄”之美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编织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了传承和发展这门技艺,罗庄村的村民李永花开始尝试创新,将手工编织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主要生产外贸出口型工艺品,多为纸编、绳编、柳编、草编型产品,产品主要有家居收纳筐、文具收纳盒、淋浴套装盒、精品礼盒、绳编收纳筐、草编收纳篓、柳编储物筐、纸编果篮、家居饰品、高档瓷器草编包装箱、装饰工艺品等各类收纳盒、收纳筐,产品花样达237个,深受韩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喜爱。年生产总值在100万元以上。

这些工艺品不仅保留了传统手工编织的特点,还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时尚感和观赏性,成为了罗庄村一张亮丽的名片。

走进罗庄村李永花的手工编织生产车间,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五彩斑斓的编织材料在匠人们的手中上下翻飞,编织出小巧玲珑、端庄秀丽、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为了让罗庄村手工编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当地政府还积极搭建平台,组织手工艺人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展销活动。在刚刚落幕的山东临沂国际手工艺品博览会上,罗庄村的手工编织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设计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客商的目光,现场签约订单金额184万元。

“罗庄村手工编织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载体。我们要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老颜集镇党委书记皇甫泽福表示。下一步,老颜集镇将继续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扶持力度,推动手工编织产业与旅游、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

从实用品到艺术品,罗庄村手工编织的蝶变之路,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罗庄村手工编织必将以更加绚丽的姿态,走向世界,绽放光彩。(通讯员 李玉传)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