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闽东之光

宁德古田县杉洋镇:铁枝架上古韵传

发布时间:2025-02-16 11:46:1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2月12日,元宵节的喜庆氛围弥漫在宁德古田杉洋文武古镇,一年一度的杉洋传统民俗 “踩街” 活动盛大开场,再度点燃了古镇的热闹烟火气。游客与当地居民齐聚大街小巷,用手机、相机定格这充满传统年味的精彩瞬间。

活动当日,杉洋镇的大街小巷被欢乐与热闹填满。“踩街” 队伍沿着既定路线浩浩荡荡前行,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烈的氛围迅速感染着每一个人。威风凛凛的舞龙队一马当先,巨龙在龙珠的灵活引领下,时而盘旋、时而腾跃,矫健的身姿引得周围观众阵阵喝彩,欢呼声此起彼伏。紧跟其后的锣鼓队,激昂的鼓点仿若在诉说古镇千年的悠悠故事,每一声都震撼人心,让人情不自禁热血沸腾。

“铁枝迎坪”(又称 “铁枝坪”“游台阁”)作为活动的重头戏,格外引人注目。铁枝坪架之上,精心装扮的儿童演员宛如从历史的长卷中翩然而至。演绎《十八相送》的小演员们,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浪漫与不舍诠释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也不禁沉浸在那段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里;化身《观音送子》中观音的孩子,面容慈悲祥和,为人们传递着美好的祝福;还有《八仙过海》里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各路神仙,举手投足间尽显神话风采。

这些“铁枝坪”不仅是孩子们的舞台,更是民间艺人精湛技艺的展示。传统打造铁枝的过程极为不易,铁匠师傅需把打铁炉拆了重新修砌,全靠一锤一锤敲打,才能打出所需的 “铁枝坪” 。而装饰用的花样,也都是能工巧匠一刀一剪精心剪出来的。随着时代发展,制作材料转变为钢筋,舞台布景等技艺也有了显著提升。铁架上蜿蜒曲折的树枝,与绚丽灯光、精美布景巧妙融合,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场景,让人深深感叹民间智慧的无穷魅力。

活动参与者余小碧感慨道:“这次活动多亏了在外创业的年轻人捐资,他们还请求老师傅手把手把技术传授给年轻人。大家都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通过‘铁枝迎坪’创造‘和谐杉洋’‘团结杉洋’‘平安杉洋’‘发展杉洋’,进一步增添杉洋文武古镇的文化色彩。”

群众余曾福满怀热情地说道:“杉洋的‘迎坪’活动我每一次都会从头到尾参加,还会拍些照片、视频,做成抖音发布,效果很不错。我们作为群众,特别希望这种活动能够经常举办。大家在欢乐中享受生活,老百姓求的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据悉,杉洋镇的 “铁枝迎坪” 始于明代,悠悠四百余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古田县内唯一留存并传承至今的铁枝表演艺术。清代举人刘云章曾作诗 “锣鼓喧阗遍八城,街头巷尾沸欢声。村童拍掌哈哈笑,未晚牵衣促看迎”,描绘的正是杉洋元宵观灯赏 “坪” 的热闹景象。2020年,杉洋镇 “铁枝迎坪” 民俗成功入列古田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保护。

“铁枝坪” 制作工匠林开志介绍道:“今年一共制作了六架‘铁枝坪’,包括‘三阳开泰’那架,合起来大概花了八九十天。今年规模比较大,用了 26 个小朋友当演员。‘铁枝坪’主要寓意来源于乡村民俗和神话故事,像‘观音送子’今年多坐了几个小朋友,寓意多子多孙、兴旺发达。都是按照乡村民俗和老百姓的期望来取材的。现在老一辈会这手艺的基本没了,年轻的有五六个,毕竟做的时候一个人可干不了,起码得五六个人。”

“铁枝迎坪”是杉洋镇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先辈们的记忆和情感,不仅让年轻一代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更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古镇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铁枝迎坪”也在不断创新。从最初简单的巡游表演,到如今融合了现代灯光设计、舞台设计,它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核心的文化内涵始终不变,那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大军 宁德市古田县 古田发布 供稿)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