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

千年古村“龙吐雾”,非遗绝活“闹”元宵——武安市龙务村上演民俗盛宴

发布时间:2025-02-13 16:57: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咚锵!咚锵!”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震天的锣鼓声如惊蛰的春雷,穿透清晨的霭霭薄雾,河北省武安市的千年古村龙务村,瞬间被唤醒,沸腾起来。这座因“龙吐雾”传说而得名的古老村落,正以一场传承千年的民俗盛宴,将元宵佳节的热闹与浓浓的乡愁,丝丝融入每一寸带着岁月痕迹的青砖黛瓦之中。

九时许,村口那棵饱经沧桑的古槐树下,铜锣“当当当”三声脆响,仿佛是开启欢乐之门的钥匙。三十余支民俗队伍,恰似一条条五彩斑斓的巨龙,浩浩荡荡地游入古老的街巷。

青石板路上,旱船队一马当先,破开熙攘的人潮。那描金绘彩的船身,在艄公轻轻点动的竹篙下,仿佛真的行驶在碧波之上,载着身着盛装的“船娘”,摇曳生姿,荡出层层粼粼水韵,如梦如幻。

抬阁之上,八米的高度令人仰头惊叹。小武松单足稳稳立于“景阳冈”的岩壁,神情专注,仿佛下一秒就要与猛虎展开殊死搏斗。台下观众无不屏息凝神,被这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

竹马阵里,红衣少年英姿飒爽,手中马鞭一挥,动若行云流水,态若弱柳扶,马尾上的铜铃发出清脆声响,交织成一曲千年未绝的美妙韵律,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而那些穿梭在人群中的大头娃娃,更是为这场盛会增添了许多欢乐。他们时而俯身逗弄天真烂漫的孩童,转瞬又向着白发苍苍的老者恭敬作揖,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引得现场快门声此起彼伏,仿佛是在为这场民俗盛宴谱写独特的乐章。

“八卦阵起——”辰时三刻,市级非遗“摆海眼”在村西宽阔的打麦场前震撼登场。几百名身着各色鲜艳服饰的表演人员,随着牛皮大鼓三慢两紧的节奏,在方圆百米的场院之中,走出蕴含天地玄机的奇妙阵法。

这“摆海眼”,承载着龙务村世世代代的美好祈愿,寓意着来年乡亲们祛病消灾、幸福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逢元宵佳节,这个龙务村独有的传统习俗都会如约而至。各街道精心组织排演诸多传统节目,所有演员们皆是全副武装。一时间,各街鸣锣开道,号声齐鸣,锣鼓喧天。上千人浩浩荡荡地汇集于偌大的打谷场地,以双龙为首,按顺序一字排开。队伍先是绕场三周,而后如蜗牛壳般缓缓向中心圈缩,围绕着两个石碾礅缓缓游转。紧接着,点燃秸禾堆,鞭炮齐鸣,响声震天。排头者挥舞彩旗带队,先顺时针绕第一个石碾礅,再倒绕第二个石碾礅。此时,内圈队伍正常转动,外圈队伍则快速奔跑,紧紧跟随内圈之后。整个队伍,有的向内转,有的向外转,人潮涌动,仿佛一片欢腾的海洋。从空中俯瞰,整个队伍恰似一幅环转不息的八卦阵图,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正反双“8”字阵型,暗合阴阳之道,时而如蛟龙盘柱,威严庄重;时而似激流回漩,变幻莫测。鼓点逐渐急促,阵型也随之突然变化,围观的村民们齐声喝彩:“错步的该‘落水’喽!”果不其然,只见两名青年乱了方位,在如旋涡般的阵眼中踉跄难行,直到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一声哨响,才得以归位。

暮色悄然降临,民俗展演精彩升级,转入“双核模式”。关帝庙的戏台上,傩戏面具在香火的氤氲缭绕中,生动演绎着忠义春秋的传奇故事,那一张张面具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北长街上,现代声光电技术与造型各异的传统灯具相互辉映,争奇斗艳。五彩斑斓的灯光,将古老的街道装点得如梦如幻,仿佛穿越时空,让人沉浸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奇妙氛围之中。

村文化礼堂前,“耍火龙”的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急促激昂的锣鼓声中,巨龙上下翻飞舞动,龙口不时喷出火焰,在夜空中闪烁,宛如一条腾飞的火之巨龙。一位七旬的非遗传承大爷自豪地介绍道:“俺们这‘龙雾三天’的老话,如今啊,化成了三天三夜热热闹闹的民俗大会。现在的年轻人都带着无人机回来拍,外国游客也举着翻译机听咱这典故,咱这老手艺啊,不但没被时代落下,反倒越活越新鲜咯!”

据龙务村村支书袁学斌介绍,本届元宵会特别设置了“非遗体验”环节,游客们可以亲自参与“夜游黄河八卦阵”“观花灯猜灯谜”“摆海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当夜幕完全降临,数百盏由村民亲手扎制的各形花灯同时点亮,一条蜿蜒的灯河在村中流淌,恰似李密传说中“龙吐雾”的祥瑞之景再现。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让龙务村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同时,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郭文生 李计忠)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