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镂韵乡兴设计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号召,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为深入挖掘传统拓印技艺这一非遗瑰宝的深厚内涵、独特价值与发展现状,专程奔赴东漓古村建筑馆向传统拓印技艺资深传承人冯志强老师学习非遗传统拓印技艺,开展了主题为“非遗筑梦·乡韵振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指导老师向设计团成员讲解制作拓印扇子 唐文彦摄
传统拓印技艺作为我国一项古老的文化技艺,不仅是对历史文物、金石文字、书画作品等进行复制留存的独特手段,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东漓古村建筑馆,设计团成员们有幸得到店内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在学习过程中,指导老师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从拓印工具的挑选与制作窍门讲起,深入分析纸张特性及处理办法,再到上墨时力度的精准把控、角度的巧妙调整,以及针对诸如石碑、青铜器、木雕等不同材质,或是年代久远、新近出土等不同年代文物拓印时的各类注意事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与标准规范的示范 。
指导老师与设计团成员讨论拓印技艺创新性设计 黎静茜 摄
设计团的同学们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他们从最基础的操作步骤入手,反复练习,仔细揣摩每一个细节,力求精准掌握传统拓印技艺的精髓。通过与冯志强老师的深入交流和实际操作,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拓印技艺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设计团成员制作拓印扇子 朱家佑 摄
建筑馆作品展示 朱家佑 摄
此次实践活动,镂韵乡兴设计团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炽热深情与主动担当。同学们扎根实践,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传统拓印技艺的实操紧密融合,不仅显著提升了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更在探索过程中积极求变,为传统拓印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与创新思维。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设计团成员们决心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将传统拓印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他们计划通过数字化创新,利用3D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拓印体验新模式;同时,在产品设计方面,积极探索将拓印元素融入日常用品、文创产品之中,让古老的拓印技艺以全新的形式走进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镂韵乡兴设计团将持续深耕非遗传承创新领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贡献力量。(唐文彦、忽子琪、黎静茜)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