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这场博士毕业典礼,在大山深处举行

发布时间:2025-01-24 09:16:3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1月17日上午,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一中学里,一面旗帜上用鲜艳的颜料画着一些可爱的卡通形象,写着“毕业快乐”四个大字,几位学生正为他们的老师穿上博士服、举办毕业典礼。

这位老师叫徐兴硕,是师宗第一中学的校长助理和物理老师,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这场将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举行的毕业典礼是学生们精心筹备专门为他举办的。身着博士服的徐兴硕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进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竖着帝师何桂珍雕像的丹凤书院。

在一片欢庆之中,师宗县第一中学校长夏忠丽为徐兴硕拨穗、颁发毕业证书。

从高等学府到县域高中,徐兴硕的博士毕业感言迟到了许久,却等到了一群他最想要的听众。作为一名教师,他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和学生们说。

而同为海亮教育派遣过来的夏忠丽校长代表学校送上祝福:“作为学校的一员,作为你们的校长,我要特别感谢徐博士,感谢他用自己的故事为大家传递了榜样的的力量,那就是只有将个人的梦想与社会的责任结合起来,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2024年5月,在准备博士答辩的时候,徐兴硕偶然看到了海亮教育乡村振兴计划的招聘信息,他不加思索地递交了简历。在通过了初始筛选,答辩完的当晚,他就从安徽赶往诸暨海亮教育园参加面试。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面试完的第三天就收到了人力部门的邀约,希望他能够前往云南的一所中学任职任教。

想到自己早一天去,县域乡村的孩子们就能早一天享受到海亮带来的优质教育,徐兴硕推掉了和妻子计划很久的毕业旅行,也推掉了之前一家已经签好三方协议的公司,赔付了违约金,在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的情况下,瞒着乡下的爷爷奶奶,踏上了前往云南的征途。

家人的奔赴与团聚

乡村教育的工作理想牵引着徐兴硕跨越千里,来到陌生的师宗县。

到校后的每一天,他白天忙着备课、带班,晚上熬到凌晨是家常便饭。县域学生们的求知目光、陌生的教育环境、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作为新手班主任的忐忑,总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一腔热血背后并不是无牵无挂。徐兴硕的家在几千公里外的安徽合肥,妻子和母亲当时正在照顾刚满三个月的孩子。一次好不容易抽出时间打电话,孩子听到爸爸的声音,突然大哭起来。

那一刻,他想飞回家人的身边。可是,想到学校这边正面临的错综复杂的状况,想到学生们,想到自己看到海亮教育乡村振兴计划时内心的澎湃,坚持,是他唯一的选择。

徐兴硕的妻子和母亲最终决定支持他的理想与事业,并计划带着孩子一起搬来师宗。经过四天将近100小时的颠簸路程与提心吊胆,一家人终于抵达了师宗县。看到家人住进新家的那一刻,徐兴硕终于安心了。有了家人的陪伴与支持,在这条注定艰辛的乡村教育路上,他感到自己充满了能量。

 “活着不能光想着活着” 

往后的日子,徐兴硕几乎全身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等,每一项都需要全情投入。虽然妻儿和母亲已开始逐渐融入这片土地,但他也时常挂念着还在江苏乡下的爷爷奶奶。

徐兴硕的爷爷是一名乡村小学的数学老师,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现在依然坚守在讲台上。而他从小也是由爷爷奶奶带大,和两位老人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在他刚开始找工作时,爷爷便和他说过:“多少钱才是满足呢?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活着不能光想着活着。”从小的耳濡目染和爷爷的语重心长也是徐兴硕之所以最终选择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事业的根源。

作为一个年迈的农村老人,徐兴硕奶奶唯一的愿望就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能多陪在自己的身边,她也一直将孙子视为自己晚年唯一的依靠。可就在前段时间,徐兴硕奶奶因突发疾病去世。山高路远,他最终没能见上奶奶最后一面。

当他再次回到师宗县,回到讲台上,依旧是全身心地投入。他更加明白:每个人的选择,都伴随着无法回避的代价,唯有坚定的内心和不懈的努力付出,才能不辜负自己的选择和曾经的期许。

毕业典礼上,徐兴硕收到了一份非常特殊的礼物,它由海亮教育的吉祥物——“博士”海小星带着海亮教育的祝福,从浙江诸暨飞到了师宗一中,送到他的手中。这是一本海亮教育干部铁军学校专门为他制作的一本毕业相册——里面承载着17位同徐兴硕一样扎根乡村教育振兴、散在全国各地的高潜人才送来的毕业祝福:

“……一辆小车,满载家属,风尘仆仆,满腔热忱——这是我在师宗见到徐博的第一印象。后来的接触中,无论是云南区域各类事项的推进中,还是在高潜人才论坛上的演讲里,我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徐博对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的真情投入和赤子之心。我相信,你的孩子将来一定会以你为荣,毕业快乐,加油!”——云南省石屏第一中学 张一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

“彩云之南,多彩贵州,缘聚海亮,结伴相行。同是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愿共赴这乡村教育的美好邀约,愿同心引领县中孩子越过高山!”——贵州省贞丰县第一中学 梁恩智(清华大学 博士研究生)

“路虽远,行则将至;敢为者,敢而行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海亮高级中学 张弛(北京大学 硕士研究生)

“山海有界,教育无垠。徐博,毕业快乐!愿你扎根师宗,兴教育之光,结累累硕果,冲!”——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初级中学 谢皇(浙江大学 博士研究生)

在海亮,像徐兴硕博士这样投身于乡村教育振兴事业的高潜人才还有许多,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县域乡村学校中寻找着、探索着“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如何改变县域教育生态”的答案。(图文/海亮教育)

责任编辑:宫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