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简称“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简称“大湾区中心”)达成重要合作,正式签约进驻由大湾区中心开发并运营的“湾创成果转化”平台。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双方合作的全新起点,将为大湾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大活力。
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产业化副院长于永涛、大湾区中心首席技术情报官陈振楔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志明,大湾区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研发副院长刘勇,大湾区中心合伙人王燕明现场见证签约仪式。
大湾区中心董事长秦海鸥向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志明颁发“湾创成果转化”平台及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特聘专家专家聘书。聚焦前沿科技创新,汇聚专业智慧力量。
大湾区中心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推动有组织的成果转化与有组织的全链条创新。大湾区中心打造涵盖海量科创企业、高校机构及成果信息的产业科技大数据AI平台——“湾创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已汇聚超6800项科技成果,近1300项技术需求,吸引全国超千位技术经理人注册入驻,成为“出题者”与“解题者”的高效对接桥梁。
“湾创成果转化”平台聚焦科技创新需求,本次共将邀请十家专业机构进驻并展开专项对接。作为首批进驻“湾创”机构号的科研力量,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主要围绕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在生命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能源利用等领域展开应用导向的转化研究,致力于打造AIE创新前沿科学和工程技术平台,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共建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
技术经理人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双方随后进行了技术经理人互聘仪式。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聘请大湾区中心合伙人王燕明、首席技术情报官陈振楔两位为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的技术经理人;同样,大湾区中心聘请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的研发副院长刘勇、行政副院长张超为“湾创成果转化”平台及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的技术经理人。此次互聘,将进一步优化双方合作模式,大湾区中心的技术经理人将提供专业技术情报视野,以丰富的合作资源网络,精准匹配研究院成果与市场需求。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的技术经理人也将以对特定领域前沿技术的专业理解,建立深度产学研联系,把控优质项目转化落地。双方将持续促进人才交流与培养,强化服务专业性与针对性,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发展等多方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能力。
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志明表示,聚集诱导发光(AIE)作为中国科学家原创的全新科学概念,有着广阔且尚待深度挖掘的应用场景。长期以来,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在注重修炼科研“内功”、持续深耕科学研发的同时,始终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产品,切实服务社会大众。谈及平台入驻,他满怀期待,希望借助“湾创成果转化”平台强大的资源整合和精准匹配能力,助力研究院快速匹配到契合的合作伙伴。同时,借助平台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启发科研团队开辟与产业端对接的新思路,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进而推动AIE技术在更广泛领域实现应用与价值拓展。
大湾区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表示,“湾创成果转化”平台储备海量企业需求与科研成果信息,构建起庞大且活跃的创新资源网络。此次与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的合作,是双方携手共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步。大湾区中心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依托先进的智能匹配算法与专业的对接团队,全力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落地转化。同时,利用平台的多元宣发渠道,为广大科研机构提供展示综合实力的舞台,为AIE科研成果进行智能精准推送,让更多优秀成果被市场看见,助力其在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致力于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与应用。大湾区中心作为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其“湾创成果转化”平台凭借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赋能。下一步,双方将围绕化学传感、生物医疗和智能响应等领域等重点研发领域展开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展望未来,大湾区中心将继续依托“湾创成果转化”平台,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汇聚更多专业力量,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同时,常态化举办三方供需对接会,与广大产业需求方、技术供给方和技术经理人共同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范。(宋高婉)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