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

探寻非遗飞锤榨油技艺 助力传统新生

——广西师大学子开展寒假社会实践考察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1-21 18:20:1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1月3日下午,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镂韵乡兴设计团为深度洞悉非物质文化遗产飞锤榨油技艺的发展态势,专程奔赴东漓古村油坊开展关于飞锤榨油相关非遗工艺的“非遗筑梦·乡韵振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向飞锤榨油技艺非遗传承人洪师傅学习。此次调研旨在为团队后续开展飞锤榨油技艺的创新性转化与设计工作积累素材,增强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采访期间,团队围绕飞锤榨油技艺的发展沿革、独具匠心的操作技法、丰富多元的呈现形式、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下传承困境及创新突破路径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力求全方位挖掘这项非遗技艺的深厚价值。

图片22.png

洪老师与徒弟们的优秀作品展示  朱家佑 摄

非遗飞锤榨油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榨油技艺。它主要利用悬挂的飞锤产生的重力势能来挤压油料,从而获取油脂。这种技艺历史悠久,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工艺过程来讲,先把油料(如菜籽、花生等)炒熟,再进行碾碎等预处理,然后将其放入榨膛,通过操纵飞锤有节奏地撞击榨楔,逐渐增加压力,使油脂慢慢被挤出。这一过程需要工匠凭借丰富的经验来把握力度、频率等诸多因素,从而保证出油的质量和效率。飞锤榨油技艺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其榨出的油具有浓郁的香味,而且不含有害化学物质,在追求绿色、健康食品的当下也有一定的价值,它也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图片23.png

李初连老师教团队成员进行飞锤炸油制作  朱家佑 摄

团队成员到达东漓古村油坊后得知洪师傅退休,由其徒弟李初连老师接待,团队成员既为飞锤榨油技艺传承延续感到庆幸,又满怀向李老师学习交流的期待,同时也陷入对传承困境与创新发展的思索。在东漓古村的油坊里,李初连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述飞锤榨油的历史渊源与技法关键。从精选油料作物,到巧妙炒熟碾碎,再到将油料精准填入榨膛,最后挥动飞锤撞击榨楔出油,每一步骤、每一次锤击,都凝聚着先辈们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非遗飞锤榨油在传承道路上困难重重。现代化榨油设备的冲击,使得传统飞锤榨油的市场份额缩小;掌握这门复杂技艺的工匠青黄不接,传承人群体面临断层。但作为新时代青年,面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所遭遇的困境,我们内心使命感油然而生,立志为非遗飞锤榨油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24.png

李初连老师与团队成员合影  朱家佑 摄

通过这次前往东漓古村,我们真切领略到这一古老技艺无可估量的价值,深刻意识到传承它的紧迫性与重要性。飞锤榨油承载的不只是油脂的提取技艺,更是先辈们智慧的沉淀,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文化瑰宝。作为青年学子,身处时代浪潮前沿,传承非遗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青春活力与创新思维,定能为非遗飞锤榨油技艺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文/图 唐文彦、袁佳鑫、黎予婕)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