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废墟之上的爱与甜

发布时间:2025-01-14 10:18:4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早点建好,村民们就能早点入住!”定日县噶果村查吉北安置点,来自中交集团“中交助梦·同心梦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格桑花示范工作室的郑义,正组织工人们安装该安置点的第一个集装箱。

日喀则市定日县于北京时间1月7日9时5分,遭遇地震灾害,房屋受损,道路受阻,群众的生活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这危急关头,中交集团格桑花示范工作室迅速响应,紧急抽调救援力量及救灾物资支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行动。

警报拉响,灾情就是命令。格桑花示范工作室全体成员闻令而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广泛联络各方力量。一场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的救援大战全面打响,只为能让救援物资化作希望的羽翼,第一时间飞抵灾区,点亮受灾群众心中那盏希望的明灯。

在这支奋勇逆行的队伍里,郑义勇当先锋。他的履历也颇为不凡,曾身着戎装保家卫国,退伍后投身建设一线,如今又在救灾前沿冲锋陷阵。当救援号角吹响,任务沉甸甸地压来,郑义没有丝毫犹豫,挺身而出,主动请战,那坚毅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艰难险阻。“不管是军人身份赋予我的使命,还是作为建设者应尽的职责,在这一刻都汇聚成一股力量,让我义不容辞。”

与郑义携手并肩的王吉光,来自广袤无垠的草原,蒙古族与生俱来的坚毅勇敢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踏入灾区的那一刻,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坍塌的房屋七零八落,在肆虐的漫天黄沙中更显破败凄凉,噶果村宛如一位受伤的老者在默默悲泣。当双脚真正踏上这片震区土地,望着那一片片坍塌的房屋,还有被黄沙笼罩的噶果村,王吉光的眼眶瞬间泛红,声音也略带哽咽:“我满心就只想着一件事——快些,再快些,让乡亲们赶紧住进温暖、安全的集装箱房里。”看着灾区同胞受苦受难,救援队心里跟刀绞似的,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来帮他们一把。

1月10日,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一公局集团二公司、海威公司的200个集装箱,承载着希望,准时抵达。那一阵车轮滚动的声响,打破了安置点暂时的寂静。孩子们耳朵最尖,听到动静,立马像欢快的小雀儿般飞奔出来,红扑扑的脸蛋如同熟透的苹果,羞涩的笑容在嘴角绽放。“小朋友们,别担心,叔叔们一定让你们住进暖乎乎的房子里!”格桑花工作室成员坚定有力的声音响起,这承诺如同定心丸,让村民们原本焦虑的心落了地。

在那满是断壁残垣的废墟之上,救援队成员宛如不知疲倦的战士,全然不顾余震时不时的“威胁”,争分夺秒、紧锣密鼓地投身于集装箱安装任务当中。忙碌间隙,温馨的画面悄然展开,小朋友们眼中满是好奇与友善,和中交建设者们互相分享着食物,你递来一包方便面,我送上几个砂糖橘。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简单的食物,在这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那一丝丝香甜却顺着味蕾直抵心间,暖了所有人。

中交集团格桑花工作室,是2024年由一公局集团牵头成立,二公司拉萨分公司具体实施的中交集团在藏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工作室。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战斗中,格桑花工作室成员郑义、周国林、王吉光、雷俊杰,虽然来自不同民族,有着不同背景,但他们怀揣着同一个炽热信念,跨越重重困难汇聚于此。他们用坚实有力的行动,在残垣断壁间、在废墟之上,一砖一瓦地筑起守护生命、传递希望的坚固堡垒,书写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大爱篇章。(赵亚京、周国林)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