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4年第一批全省金3A级景区村庄名单,王店镇镇中村、南梅村榜上有名!
镇中村
镇中村处于王店镇中心,各个自然村散布于王店镇四周,故名镇中村。历史上这里名人辈出,人文深厚。明清之际,梅里词派在此诞生,进而汇聚成浙西词派。这里是明清著名诗人、词人朱彝尊的故里。
镇中村深耕“朱彝尊文化”,打造朱彝尊名人文化“金字”招牌,发展红色文旅和乡村研学,依托古藤书屋、“博学鸿词”研学馆、青青乐地、干将工坊等阵地,以党性教育、和美乡村建设、国际艺术村落建设、文创产业发展、乡村青年人才培育为主要内容,开展朱彝尊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国际艺术展、研学旅游、廉洁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主题活动。依托乡村的文化底蕴,把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儿童研学实践、数字乡村治理、水生态治理、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致富等有机串联融合,通过文化植入,场馆建设,场景营造,科技支撑等构筑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样板。
村入口建有30亩实践农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认识各种泥土,体验传统农事活动,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知识和喜悦。星空营地是一处亲子乐园,露营嬉戏,看满天繁星。造型古朴的古藤书屋点缀于民宅之中,清水之畔,书屋内藏书万册,还收集了文宗朱彝尊所有的著作供后人品读,是村民及游客放松身心,汲取传统文化的休闲之所。
研学工坊可同时容纳200名学生进行红色主题教育和工匠精神实践研学。造型宛如弯月镶嵌于村落的干将工坊则是乡村数字化管理的大脑,通过专为精品线打造的乡村管理系统,将村民管理和游客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民宿竹垞雅集内外院的打造既融于整个村落环境,又提供了一处国际艺术交流、展示、互动的独特空间。
近年来,通过多彩活动的举办以及网络媒体的宣传,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20万人次,同时吸引了新时代新青年返乡入乡创业,发展三农产业、开创网络直播基地、打造网络短剧拍摄基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一份新鲜血液。镇中村正通过探索和实践新的乡村发展思路,推动融合发展,走向更美好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南梅村
南梅村位于王店镇南2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秀洲区、海宁、海盐交界地带。嘉兴历史上最后一条由15000多名民工开挖的人工河——大横港横贯全村,大横港将南梅村一分为二,南面为高品质、现代化的集聚小区,北面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村落——蒋庄。区域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纯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1000多年前,后晋天福年间嘉兴镇遏使王逵在梅溪即现在的王店以南王家兜植梅百亩,隐居于此,南梅村的地名由此而来。这里有王家兜古梅园、王家古井、蒋薰故居、八百井等历史遗存。“古风南梅”可以说是南梅村的特色文化,包括古梅园、故居、古树、古井等特色阵地。
南梅村村庄环境优美,水系发达,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韵味,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有百年的榉树、王家千年古井,以及明清时期蒋薰的退隐之所蒋庄,也是五代后晋王逵的隐居地等。诚邀中国美院主刀规划设计了美丽乡村点,设计中充分结合村民依水而居的自然生活景象,还原王逵、蒋薰等文人典故的历史足迹,以及充分挖掘村庄内独特的历史文化——梅文化、大横港文化,打造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未来乡村。
风雅梅里,归隐南梅。赏梅里文化,溯横港记忆。南梅村通过打造十里绿廊、横港记忆、口袋游园、青创果园、南梅乐园、丛林拓展、闲云望湖等新节点,重视梅文化品牌的宣传,故而形成“风雅梅里·归隐南梅”特色主题,希望以隐居氛围、横港记忆为个性要素建设艺术文化体验基地等节点吸引特定人群,打造南梅归隐特质,开展民宿旅游、艺术观赏等室内外活动,构建“梅好未来生活圈”。(镇社会事务办 通讯员:沈霞)
责任编辑:宫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