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南门,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地处江西省东南部,东邻福建、南靠广东,湘江、绵江在此交汇成贡江,自古为军事重镇,素有“铜赣州、铁会昌”之称,其地处江西赣州、广东梅州、福建龙岩的几何中心,为赣粤闽“三省通衢”,323国道、206国道、赣龙铁路、鹰瑞梅铁路、厦蓉高速、济广高速横贯全境,是中西部省市沟通东南沿海的中转要地,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腹地。
苏区南门,风景独好。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中共粤赣省委、粤赣省苏维埃政府、粤赣军区设驻会昌,是中央苏区的巩固后方和战略前线。“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途中夺取的第一次大胜仗-一会昌战斗在此打响,涌现了盘山32位红军将士集体壮烈跳崖等光辉史迹。1932年6月至1933年3月,邓小平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1934年7月23日,亲临粤赣省调查研究的毛泽东,登上会昌城外高峰,写下了激情澎湃的千古名篇《清平乐·会昌》,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
氟盐新材,产业发展引擎
会昌县在氟盐新材料产业方面具备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依托全国唯一同时拥有的岩盐和萤石矿资源,会昌县积极布局氟盐新材料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成功打造了一条涵盖萤石资源、离子膜烧碱、氟化氢、电子级氟化物到锂电新能源材料、含氟高分子材料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为推进氟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赣州市出台了《赣州市氟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通过“资源集约化、产业链式化、产品终端化”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平台加产业的发展模式,正朝着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此外,会昌县还注重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及技术改造投入,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提升,并建立了集企业转型升级、政府服务、安全环保全流程管理的“三位一体”智慧园区指挥中心,为氟盐新材料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才飞地,苏区融湾加速
赣州市是江西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2020年6月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赣州将聚焦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型创新区和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的“三区一园”定位,推动与大湾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互补、市场融合、资源共享。在此背景下,2023年4月20日,会昌县人民政府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积极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在氟盐新材料、新一代数字经济、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展开合作,建立工作对接和长效合作机制,共建“科创飞地”,加快红色苏区“融湾”速度。
数字赋能,线上线下齐驱
2024年5月,会昌县举办“会昌科技人才飞地小程序发布仪式”,仪式上正式发布“独好科技人才飞地”数字化平台。平台集人才共享、政策展示与成果转化于一体,围绕企业需求,整合数据资源,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实现科研机构与人才的精准对接,并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利用数字化平台强化与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柔性引进海外及省“双千计划”高端人才。同时,平台定期推送并解读省市技术创新、引才育才等优惠政策,直观展示会昌县惠企惠才政策与资源优势,推动产业与人才精准融合,并持续发布“揭榜挂帅”项目,促进大湾区科研成果在会昌转化,并在大湾区设立线下科技人才飞地,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活动,实现高端智力嫁接。
自小程序发布以来,已征集到多项企业技术需求,如“锆酸镧锂固态电池技术研究与开发”、“锡尾矿综合回收再利用”、“一种高性能铈锆复合氧化物生产工艺技术研发”、“米粉自动老化系统和米粉自动烘干系统”等,按照“供需匹配、专业对口、双向选择”的原则,根据湾创成果AI算法精准匹配对应专家团队,由飞地运营团队技术经理人牵头,组织开展多场由技术供给方、产业需求方、技术经理人共同参与的三方供需对接会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与专家约定择期赴会昌深度交流,同时运营工作组邀请专家进入人才飞地智库,发挥柔性引才实效,实现“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走进会昌,专家企业破冰
12月26日,会昌县驻大湾区科技人才飞地专家组一行在会昌县考察氟盐新材料产业、文旅产业发展相关情况,开展产业对接活动。县政府副县长陈民参加活动,并主持召开交流座谈会。陈民为此次来会昌考察的大湾区科技人才飞地专家颁发了人才聘书。各职能部门汇报了全县氟盐新材料产业、全县文旅产业及戏剧小镇相关情况。随后考察组一行专家人才分别作先进经验介绍,并与各参会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
陈民表示,要强化服务促发展、建立合作促共赢,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双向互动,吸引更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团队来会昌县创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下午,考察组分组对会昌县氟盐新材料产业发展、文旅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与相关企业对接交流。
经过实地走访与座谈交流,大湾区科技人才飞地专家组一行对会昌县氟盐新材料产业、文旅产业等有了一定了解,与部分企业合作意向明确,表示将加强对接,为会昌科技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夯实成效,开放务实向新
2023年,会昌县驻大湾区科技人才飞地获批市级科创飞地。依托驻大湾区科技人才飞地区域和平台优势,会昌积极开展科技、人才等多领域、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并打造了全市首个“融湾”科技人才飞地数字化平台,促进企业共享湾区科研成果、专家人才库,推动会昌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一年来,会昌通过驻大湾区科技人才飞地柔性引进了湾区高层次人才9人,组织技术经理人团队在氟盐新材料产业园区开展技术问诊、需求对接等活动4次,通过“融湾”科技人才飞地数字化平台发布技术需求、项目榜单7个,项目对接率100%,为企业精准匹配产业专家、技术人才,推动校企合作、院企合作,助力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未来,会昌县驻大湾区科技人才飞地将进一步夯实引才成效,持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合作,探索通过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共享创新资源、共推产业升级等措施,进一步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技术、优秀人才等优质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本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会昌,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务实的行动,向世人展现“独好”之美!(宋高婉)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