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亮乡村教育振兴基金会、青山慈善基金会、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联合承办的“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新模式与新发展的探索”平行论坛在杭州举办。作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4年会唯一一场有关乡村教育议题的论坛,自发布起便吸引了各界目光,百余位专家学者、公益人士、教育工作者及跨界伙伴齐聚一堂,共商振兴大计。
专家引领 指明乡村教育方向
在乡村教育振兴的征程中,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大学教授郭丛斌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而高中教育作为连接初等与高等教育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县域高中面临教育质量下滑、师资水平待提升、超级中学的“虹吸效应”及经费短缺等诸多困境。为此,郭丛斌提出加强立法、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县域高中特色化发展,并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协同的良性机制,严禁跨区域生源抢夺等建议。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黄胜利在话题对谈环节,就乡村教育振兴领域的公益实践探索进行了研讨,并发出“灵魂拷问”: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这个领域?你们认为最值得跟在场各位分享的项目模式是什么?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此举引发了与会嘉宾的深度思考。他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从事教育公益必须坚守初心,坚持长期陪伴,因为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企业担当 创新公益助力模式
爱心企业与企业基金会在公益行业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副总裁彭蕾指出,教育关乎国家根本,乡村振兴承载着无数乡村孩子的梦想;副总裁黄冠号召参会者以论坛为新的起点,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教育振兴事业。
海亮乡村教育振兴基金会理事长刘卓青介绍了海亮教育独特的“社会企业”+“公益赋能”模式。基金会依托海亮教育近三十年办学经验和先进理念,系统性为县域学校提供帮扶,打造“政府+企业+基金会”三方联动创新模型助力乡村教育提升,并呼吁乡村教育公益力量进行系统性、深度性整合,避免公益资源浪费,提升公益效率和成果。
青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董玲敏带来《向新而行 善耀青山》与《托起新时代的东方朝日》评估报告,分享青山在困境儿童服务、助学领域,特别是“陪伴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助力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方面的实践经验,致力于打造具有“青山特色”的公益慈善之路。
多方热议 共寻痛点破解之策
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嘉宾各抒己见。湖北省建始县教育工委委员雷明武表示,人才是县域乡村教育振兴的难点,存在优质生源、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流失问题,建始县通过组建教联体、东西部协作及数字化转型等举措应对挑战。甘肃省皋兰三中校长仲建荣坦言县域面临师资流失、优质生源被抢以及硬件与教育理念滞后等困境,期望借助本校文化理念,通过阅读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发展,并利用海亮成员校资源共享提升办学能力。
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理事长韩萍认为教育资源匮乏是关键问题,其机构打造的绿色共享助教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为乡村孩子开阔眼界、提升社会能力。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卢苇指出,0-3岁乡村儿童早期发展是一大痛点,农村家长对该阶段孩子发展认知不足,致使乡村及欠发达地区儿童面临发展滞后风险。
案例分享环节中,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项目主管卢嘉仪、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李飞、上海益志领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申守、湖南省大爱无疆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康勇忠、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罗颖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细分领域的优势及特色。例如爱阅公益以阅芽图书馆项目为例,分享0-6岁乡村和流动儿童早期阅读推广方案,并提出三方共建模式与寻找在地机构合作伙伴计划,共同努力提供高质量的早期阅读资源与服务;益志领致力于解决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原贫困县大学生等群体的迷茫与就业问题。(海亮教育)
责任编辑:宫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