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2024年11月份榄核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做法

发布时间:2024-11-25 14:48:2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垃圾分类管理是当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党建的积极引领下,榄核镇垃圾分类工作在稳步进行中,着力在组织管理、宣传发动、设施配置、投放收运、分类处理等方面形成特色、打造样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其中坳尾村,八沙村,甘岗村,子沙村,上坭村等都有着不同见解的经验做法。

(一)定期入户宣传。

每月定期开展相关入户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入户宣传率达100%。本年累计宣传活动约开展55次,派发宣传单张约1100多份,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中培训、党员活动日宣传、联系党员上门宣教等多途径多方法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提高村民、外来民众的分类意识。

(二)“桶收桶运、桶车一色”的收运车辆配置。

各样板村已配备符合垃圾分类收运需求的收运车辆,并严格贯彻落实“桶装桶运、桶车一色”的收运要求,贯彻遵循“专桶、专车、专运”的清运模式。这些区域分别划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建筑垃圾以及大件垃圾临时堆放区,以全面贯彻“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收运模式。为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村庄推行“撤路边大桶,换家庭小桶”的家庭分类投放模式,家庭内配备分类桶,居民从源头开始分类。同时,村内收运人员定时上门收运垃圾,实现垃圾分类收运的全链条细致管理。所有农户垃圾收集完成后将运至生活垃圾收集房。这种收运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而且更有效地避免了收运垃圾过程中存在的混收混运、跑冒滴漏等二次污染问题,大大杜绝了垃圾池周边垃圾遍地、周边环境脏乱差等,真正实现垃圾进桶不落地,村容村貌改善,较好地改变了原有收运方式中带来的视觉和味觉污染。(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城乡管理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