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3000米的松潘高原,一条名为川青铁路的钢铁巨龙正穿越崇山峻岭,从四川成都连通松潘高原,将来直达青海西宁。这里,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铁路建设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让天堑变通途。中铁电气化局川青铁路项目副经理马军强,是这群筑路人佼佼者之一。
中铁电气化局技术人员检查川青铁路现场施工情况。右一:马军强(马博 摄)
安全,是施工的第一要务。川青铁路是我国在海拔3000米以上修建的又一条“天路”,全线桥隧工程比例大、长大隧道多、线路坡度大达到了18‰,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高。“只有大家都注意安全,我们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是马军强常挂在嘴边的话。川青铁路青白江至镇江关段电气化施工的6年时间里,马军强的脚步来回穿梭在施工全线,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点的排查,确保了线路作业零安全事故。面对隧道内复杂的环境,他不仅为一线作业人员配备了氧气管等应急物资,还时刻关注大家的健康,确保每位工人都能安全作业。高海拔、气候多变的施工环境对现场实时通讯也带来了极大考验。为了确保山区、隧道施工的通信畅通,马军强要求各作业小组均设置移动式电子防护牌和无线公网对讲机,保障了现场作业情况能够实时报告。
质量,是铁路工程的生命线。“‘立于信,成于品’是我们的企业风尚,也是我们干好每一项工程的基本要求。”马军强这么说,也这么干。在川青铁路施工中,他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他带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在有渣区段,钢轨捣固作业时引起了轨道标高的变化,接触网参数也随之需要调整。马军强结合实际情况,与工务专业进行沟通,决定采取同步调整的作业方案,解决了工务作业可能引起的参数变动问题,确保了联调联试检测车的顺利达标,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联调联试期间,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接触网静态质量指标(CQI)及动态性能指标(CDI)均取得了100分的优异成绩。
中铁电气化局技术人员在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核对设备安装情况。左一:马军强(马博 摄)
良好的组织,是工程进度高质量推进的根本保障。“施工中,马经理要求我们‘见缝插针、找缝插针、造缝插针’,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无缝衔接。”负责长大隧道接触网专业施工的作业队长龙飞说。在铁路站后“四电”施工中,马军强展现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协调技巧。面对川青铁路的运输难题,他通过与站前单位建立高效沟通机制,提前完成了大中型材料的运输工作,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了项目按期完成。在施工之余,马军强十分注重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深挖解决问题的方法举措,帮助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除了在项目管理上的成就外,马军强还非常重视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川青铁路后半段施工的作业队长张建兵等人都是马军强带出来的徒弟。在对新人的培养中,他一改施工中的“暴脾气”,耐心教导徒弟、将自己的技术与经验全部分享给了“接班人”。
成都通往西宁的路还在延伸,中铁电气化局建设者的脚步仍在前行。在电气化铁路前行的路上,马军强和他的团队将继续用汗水和智慧,为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贡献力量。(焦建锋)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