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星火村,一架农用无人机轻盈腾空。伴随着旋翼的嗡嗡声,无人机按预设程序和路线开展低空飞行,将小麦种子均匀撒在田里。
“这是最新款无人机,功率大着呢!”农田旁,一脸黝黑的种粮大户郑华军,熟练操作控制器,笑容灿烂。
今年48岁的郑华军是凤桥镇土生土长的农民,与种粮打了一辈子交道。2011年,他创办了禾南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星火村1300余亩农田,并陆续购置了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机械,开始农业大规模生产。
规模化种植,加上农业机械化运用,郑华军上千亩农田产量颇丰,他也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去年遇上了大丰收,公司收益超100万元。
这几年,合作社越干越红火,农机机型也不断推陈出新,更新设备的想法就在他脑子里盘旋——
“换新设备,功率提高,效率提升。拿无人机说,原来的飞机只能带100斤的农药上天,电池续航也短,一次只能飞4个来回。新设备功率提高,一次带120斤农药,能飞8个来回,那开起来不更得劲!”
“可换一套新设备,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对农业生产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
就在老郑犯难之时,中央推出超长期国债支持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涵盖了拖拉机、水稻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粮食烘干机等15类农机。在补贴额度上,本轮政策也实现了大幅提升。
“趁着今年政策好,吾拉不得好好消费一把!”郑华军指着刚刚降落的植保无人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你看,这次我买的大疆T60,原价6万元,政府补贴1.2万元,自己只掏了4.8万元。另外,有了报废政策,我把前几年买的‘无人机’报废了,还拿到了2700元的报废补贴,里外里这款最新款无人机就花了45300元。”
眼瞅着政策给力,郑华军还“顺道”将合作社的两台插秧机以旧换新。
“新购置的两台插秧机售价14万元,国家补贴4万元,报废加上置换政府补贴18750元,自己就掏了81250元。”说话间,郑华军甚是欣慰,“今年,一次换了三台,蛮划算的,比新政策补贴前省了2万多元呢。”
有了新设备加持,他还开辟了新业务,额外承担了周边2000多亩的粮田管护任务,“算下来,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益!”郑华军的劲头更足了。
新闻链接: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 3000 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包括提高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标准。
本次中央、省农机报废新政将报废补贴品类从7类扩大至15类,新增了无人机、微耕机等新型农机具,单台机具报废更新补贴额最高达到6万元。嘉兴根据中央、省相关工作要求,全域排摸耕种管收等农机质量情况,科学设置使用年限、安全状态、排放能耗等淘汰指标,配套升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细则。
嘉兴还以“浙农机”农机报废回收数字化管理平台为载体,委托回收企业帮助申请农户建立农机报废拆解电子档案,在线填报机具铭牌、身份证明、报废回收单、拆解图像资料等基础信息,后台审核超长期国债、财政补贴资金等相关申请材料,结合一卡通、对公账户等渠道,实现报废更新补贴一键直达。
嘉兴市农机管理服务站站长柯中杰介绍,与以往支持农机报废更新的政策相比,今年政策在补贴范围、额度、办理便捷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让广大农民朋友实实在在受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撬动报废老旧农机751台(套),使用报废补贴资金约907万元。(记者 潘晓琴 摄影记者 丁思源 制图 张利昌)
责任编辑:宫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