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资料显示,贵州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座、名镇8个、名村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名镇14个、名村15个,中国传统村落757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12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328个,更散落着成千上万个自然村落,这些村落浓缩着村庄的过往,映照着当下,寄托着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史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记忆,也是乡村发展的根脉所在;村事是一村一户的生活写照,也是一域一地的发展剪影。村史村事的梳理、呈现和传承更具有时代价值,它代表着一个村庄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品格,记载着岁月更迭与世移事迁中风土人情变化的轨迹。
今年,我省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在全省范围内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旨在为贵州立心、为发展赋能,记录展示我省厚重丰富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
9月1日起,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客户端统一开设“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专题专栏,以村史村事为起点,深入挖掘和呈现村庄的文化内涵,和读者一起寻找丰茂的乡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偏坡村,坐落于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从昔日的静谧一隅,华丽转身,如今它融合了古朴韵味与现代风情,展现出布依族文化独特魅力。
走进偏坡村,布依族特色的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干栏式与吊脚楼式的建筑风格交相辉映。
谈及布依族的渊源,不得不提其古老的称谓——“濮越”或“濮夷”,这一称呼源自秦汉以前,是对当时生活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个古老族群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流逝,“濮夷”之音渐被汉字“布依”所替代,成为这个民族新的身份标识。在偏坡村,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名曰“濮越香街”,其名寓意深远,寓意着这条街道如同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香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据说,三百多年前,此地隆昌山上曾有神族居住,留下诸多传说,而今,这些传说与故事已化作街道两旁的风土人情,吸引着八方来客,共同探寻布依文化的独特魅力。
香街绵延800余米,以木质楼房、青石板巷构筑,居民巧以木为架,石为墙瓦,古建风貌自然流露出岁月的厚重。
“花香迎人、酒香醉人、茶香敬人、书香育人”,香街之名恰如其分地概括这里的独特魅力。布依人家的大院子各具特色,干净整洁,映照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漫步其间,青瓦蓝天、花卉绿植相伴,鸟鸣花香交织成诗,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时间在这里缓缓流淌。
如今,濮越香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布依族文化的展示窗口。街上汇聚30余家农家乐、20家特色民宿及5家文创产业,让游客在享受地道美食、体验乡村民宿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布依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偏坡濮越香街上的“濮越古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座古居历经沧桑,却得益于历代居民的精心保护与适时维修,至今仍稳固如初,保留着古朴典雅的旧貌。它不仅是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宝贵遗产,更被赋予新时代的使命——作为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贵阳市乌当区关工委家教家风传承的示范点,它既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生动课堂,也是全民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在这里,以村民及市民家庭子女为主要对象,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家风、家教、家训教育活动。而古居的主人,86岁高龄的陈廷超老人,免费为众人讲授,用亲身经历和深刻见解,弘扬传承着家规严谨、家风纯正的优良传统。
偏坡村有众多文物古迹。过街楼以其独特的建筑美学,横跨街巷,仿佛是时间的守望者,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帕纳桥,一座承载着两寨间深情厚谊的古桥,流传着姐妹换婴的传奇,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岁月的温情;古树群与古井,则是大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见证偏坡村世代更迭的坚韧与希望;而那对恩爱夫妻树,枝叶交缠,仿佛是大自然中最动人的情诗,寓意着爱情的忠贞不渝。这些古迹,无一不彰显着偏坡村悠久的历史脉络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村民心中难以忘怀的文化印记。
在偏坡村,布依族的民间舞蹈与姊妹箫,更是文化盛宴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舞蹈,犹如流动的画卷,每一动一静皆源自生活,却又超脱于生活之外,展现布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而姊妹箫,其音悠扬,如泣如诉,不仅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的媒介,更是布依族文化情感细腻、艺术审美高超的见证;蜡染的斑斓色彩、刺绣的精细工艺、根雕的自然韵味,这些传统技艺,为布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乌当融媒)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