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岑可到黔西市调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24-08-01 13:25:16 来源:中国报道

7月30日,贵州省民宗委专职委员岑可到黔西市调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毕节市民宗委主任沈允,黔西市委常委、副市长宋宽陪同调研。

在红色大关陈列馆(大关盐号),岑可指出,要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突出“融”的导向,讲好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促进各族群众更加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大关盐号是国民党地方政府在大关建立的川盐集散站,是当年八大盐号之一的“协兴隆”号,是红军开仓放盐的旧址。1936年2月,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二、六军团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强渡鸭池河,挺进大关,了解到盐商垄断食盐、各族群众吃盐困难的情况后,2月3日,红军组织大关各族群众100多人,打开八大盐号之首的“协兴隆”号,将囤积的盐巴分发给各族群众,从此便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深厚情谊。

中国工农红二、六军团在大关活动期间,得到当地各族群众的支持,涌现出“一条棉被”“宁睡大街不扰民”“红军井”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故事。红军在大关扩红57人,带动红军在黔西活动期间共计扩红2052人,体现了各族群众对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红军在大关盐号开仓放盐救济穷人,正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族群众结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共同体的真实写照。

如今,大关盐号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毕节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贵州大学和黔西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实践基地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随着该馆的修复,将进一步讲好中华民族故事、讲好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间。(林永立)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