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鸭池河畔英雄赞,红军壮举永流传

——贵工程人文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一队
发布时间:2024-07-17 10:00:58 来源:中国报道

“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人文学院志愿者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于7月12日上午,携手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一同前往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红色文化遗址——红军渡口,了解长征时期红军强渡鸭池河战斗史。

图为讲解员朱林霞向志愿者们描述红军渡

丘林村朱林霞讲解员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以深情而坚定的语调,向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讲述了红军强渡鸭池河的英勇战斗。她首先向志愿者们介绍原名鸭池村现今丘林村的改名缘故,源于苏联专家米丘林率队援助中国,修建鸭池河铁索吊桥,结束了当地村民祖祖辈辈用船摆渡车辆过河的历史。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为纪念这名苏联专家便将鸭池河村改名为丘林村。接着她介绍鸭池河的地形地势和红军强渡鸭池河的历史背景。她说道,1936年2月,红军为西进战略转移,决定强渡鸭池河,然而,当时鸭池河两岸都有国民党重兵把守,形势极为严峻。为调开国民党主力部队,红二六军团在军委的指示下,巧妙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假装攻打贵阳,成功迷惑敌军使之调离鸭池河驻地前往贵阳。

图为贵工程与毕节工职院的志愿者们者聆听讲解

她继续说道,红二、红六军团抓住了这短暂的防务空虚有利战机来到鸭池河渡口。与此同时,红军在渡鸭池河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第一,鸭池河地势险要,水流湍急,且河面上没有一座桥梁;第二,国民党军队在两岸严密布防,试图阻止红军前进;第三,红军过河时间紧迫,若不尽快渡河,蒋介石的追兵从贵阳反扑,红军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尽管如此,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战术,用俘虏喊话、火力压制等手段,迫使敌人放弃渡口。同时,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在万家父子和其他船工的帮助下,红军找到了几只小船,利用群众支援的门板、床板、索绳等,军民合力在鸭池河上架起一座长100米、宽2米的浮桥。3天的时间内,18000多人的红军队伍顺利通过浮桥到达鸭池河北岸。

图为志愿者通过宣传栏深入了解红军强渡鸭池河始终

最后,朱林霞介绍道,红军进入丘林村,深入群众了解到当地盐商垄断食盐,造成群众吃盐困难的情况后,红军沿着古盐道路线,翻过绝壁天堑,进入大关镇大关盐号,赶跑盐防军,带领穷人打土豪、分田地,多次开仓放盐救济穷人。

通过朱林霞的讲解,志愿者们不仅深入了解红军与广大人民群众牢不可破的军民鱼水情,而且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更有深切的体会。(贵工程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