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毕节滚山珠、撮太吉等亮相贵阳街头

发布时间:2024-05-22 11:13:45 来源:中国报道

5月18日上午,贵阳市举行民族巡游大联欢。作为在“5·19 中国旅游日”倒计时活动的主体活动之一,来自贵州省各市(州)、贵阳市10个区(市、县)的2700余人组成25支巡游方阵,配合3个巡游主题装置沿巡游路线行进,集中展示贵州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时代风尚、旅游特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25支巡游方阵中,其中毕节市的《滚山珠》、《撮泰吉》、《铃铛舞》以及《阿西里西》代表队参与巡游,集中向广大群众展示了毕节的历史文化风采。

滚山珠

滚山珠是纳雍县猪场乡的小花苗族群世代流传的一种集音乐、舞蹈和杂技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原名“地龙滚荆”,苗语为“子罗夺”,表意为在山上翻滚。相传,苗族祖先在迁徙途中,前路险阻,荆棘遍野,英勇的苗族青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荆棘林时,就用血肉之躯在荆棘中滚出一条路来,让族人通过。

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神奇而富有美感的表演方式,成为乌蒙文化高原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撮泰吉

撮泰吉是流传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赫章县珠市、雉街、妈姑等乡镇彝族聚居区的戏剧形式,翻译成汉语为“人类变化的戏”或“变人戏”。其表演体现了撮泰老人带领大家开荒种地办庄稼、养牛驯马、耕作犁地、祭祀、撒种荞子、打荞子、歇息、嬉闹等,它植根于彝族的生产、生活及文化历史中。这种原始艺术具有戏剧发生学和艺术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其中有关生产、生活的表演活动对于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戏剧学、舞蹈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铃铛舞

彝族铃铛舞,贵州省赫章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彝族铃铛舞,彝语称为"恳合呗",是彝族人民祭奠亡灵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赫章县珠市乡,财神镇、雉街乡、河镇乡、双坪乡、安乐乡等乡镇也有分布。铃铛舞表现形式雄浑悲壮、豪放粗犷,两队舞者作跃马扬鞭状,相向而来,纵横有序,变幻无常。

阿西里西

《阿西里西》根据毕节的彝族民歌改编而成,以欢快的曲调贯穿始终。编导以毕节彝族的节庆活动习俗为基础,提炼出弹乐琴、吹口弦、齐跳圆圈舞等经典动作,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阿西里西》紧扣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风土人情,保留彝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风格,同时大胆创新,将时尚元素融入广场舞从而赋予作品新的内涵,在极具时代感的节奏中散发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毕节市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