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当阳市两河镇“爱的帮帮团,打造37℃的温暖”

发布时间:2024-05-13 14:27:43 来源:中国报道

为进一步加强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帮扶工作,凝聚社会共识,倡导社会大众关爱,帮助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营造出温馨幸福的社会氛围和成长环境。当阳市两河镇社工站组成了“爱的帮帮团”,多次开展关爱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活动,着力打造37℃的温暖,让留守儿童体会家的感觉。

2023年7月21日“伴童心 共成长”暑期儿童兴趣小组第一节

温暖一:以儿童个体为切入点,挖掘个人潜能,改变自我认知

社工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之直接治疗技巧和案主进行对话,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最基本的个案工作服务模式,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概括为“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了解案主的一些基本情况,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都是父母常年不在家中或缺少关爱,性格内向,社工通过和服务对象交流,疏解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消极和紧张情绪,给予其改变的信心和动力。同时运用自我陈述、对答的会谈技巧,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使服务对象能够打开心结,说出心中的困惑,社工利用自我优势视角让服务对象改变自我认知。发掘自身优点。

2023年5月27日“童心守护·爱伴初阳”活动

社工通过链接资源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搭建社区平台,让孩子们在暑假寒假有一个共同互动学习的地方。并向儿童的家人传递儿童科学养育的知识,纠正其不当的教养理念和行为,鼓励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感受了关怀和爱,也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动力和兴趣。

社工站建立以来,社工通过走访慰问,六次小组活动为小朋友们提供娱乐场地和周末组织志愿者学习辅导用实际行动把温暖送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庭中,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关系,增强了信任感。

1月20日困境儿童个案服务

为增进服务对象与朋辈群体的沟通交流,社工通过社区建立爱心妈妈志愿者,定期探访制度和邻里之间朋辈群体互助网络,以及开展社区读书会活动和开展互动小游戏,有效地补充孩子情感空缺、监管空缺和课后作业辅导服务。与社区及社区里的同龄人建立了联系,现了自己的潜能,增强了改变的信心,满足了娱乐和休闲的需求。

温暖二:以家庭为环境介入的载体,搭建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服务对象的爷爷、奶奶属于隔代教育,对孩子的管教属于溺爱型的,对于玩游戏,看电视的自控力不足,作业经常拖拉,对于母亲打来的电话和视频也不接听,案主和母亲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管教不足的问题,社工入户带领服务对象一起学习做家务,洗碗、洗衣服,引导服务对象学会感恩教育,学会承担家庭责任,社会工作者通过课业辅导,与服务对象共同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同时运用同理、倾听、接纳的技巧舒缓服务对象的情绪,向服务对象传递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服务对象的爷爷交流合适的管教方式。

一是社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案主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很好,作业没有落下,与同学和家庭成员、邻里相处融洽,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朋友,身心健康,变得有自信心,性格也开朗起来,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社会功能增强,案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疏远不和谐关系有所改变,成员之间的互动增加,情感得到了交流。

二是社工人员通过倾听、支持、鼓励的技巧,给予了服务对象的情感支持,给服务对象的家庭带来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案主的相互互动,形成互惠关系,家庭环境的改变给案主带来了积极方面的影响,

三是社工通过多次上门探访,逐步健全了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增强了服务对象对学习的兴趣,养成了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激发了服务对象多方面的潜能。

3月2日“关爱青少年公益课堂”活动

温暖三:从社区层面出发,协调社区多方力量,链接各种资源,共筑儿童心灵家园。

运用专业社会工作小组,以“游戏+体验”的方式,激发儿童参与兴趣,讲解儿童四大基本权益,引导讨论儿童自我保护、自我发展和社区参与的方式。围绕社区环境友好、出行友好,推动儿童议事会成员对城墙口、校门前等易发生交通事故进行探讨,引导儿童代表发现社区问题,指导其梳理问题、提出解决计划,引发儿童系统性思考围绕议题形成解决方案,赋能“小议员”演讲力,尊重、倾听、鼓励儿童视角发声,提高自信心开展实地巡查,记录问题,如路面地砖松动,电线垂掉等安全隐患,经过小议员讨论汇总并附上小组建议后提交给社区,让社区听到儿童的声音。

社工站以辖区儿童个体身心成长和周末及暑期托管需求为方向,提出“希望家园”暑期寒假课堂。儿童服务联动平台,得到街道及各社区的认同,积极对接、持续输送在地资源力量协同助力,共建儿童友好社区服务阵地,支持多元化的儿童服务走进社区,助推儿童参与社区活动向参与社区治理。

总结与反思

一、从需求和兴趣出发,提升儿童社区参与度。

项目对儿童需求进行调研后,从儿童兴趣出发,以游戏+情景演练+户外探索等体验式服务模式,增进儿童、社区与社工站之间的连接和信任关系。在服务开展过程中,观察儿童变化,不断挖掘、满足儿童的动态成长需求,搭建了交流互动平台,构建了同辈群体支持网络,逐步引导儿童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童”力。

二、持续赋能、解锁儿童新角色,参与社区,服务社区

项目本着尊重儿童视角,鼓励儿童发声,支持儿童发展的理念,持续为儿童赋能,组建儿童议事会和志愿服务队,让儿童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服务提供者,儿童的新技能持续增加、儿童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如“童小善”公益市集、“童小治”巡查社区道路,“楚文化小导游”让景区走进社区,走进老人家中排解孤独感……社区儿童成为“小小慈善家”“社区小议员”“小小讲解员”,参与社区,服务社区。

三、以儿童带动家庭参与社区治理

儿童是连接家庭与社区的重要纽带。社工站通过提供四大类特色化儿童服务,构建社区家庭支持和互动网络,搭建N种平台等方式,持续引导儿童参与社区事务,以儿童带动家庭参与,推动实现了家庭层面的社区参与,扩大了儿童参与的影响力,为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增添了助力。(曾佳 谭艳)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