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梨树县副县长闫鹤为梨树模式发声

发布时间:2020-08-12 01:58:39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 (沈德福 报道) 7月18日晚9点30分,中央电视台二套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保护黑土地”专题,吉林省梨树县政府副县长闫鹤、梨树农机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苗全作为受邀嘉宾参加节目。

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在节目中说:尝试保护性耕作,面临重重考验,最初寻找敢于尝试的人很不易,但梨树县却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张旭东研究员回忆:早在2006年,就准备在吉林省选择一处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保护性耕作实验区,因为梨树县是产粮大县,地理位置又有辐射优势,最终选择了这里。经过与梨树县政府及农技人员的研究探讨,大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对子孙后代都负责任的工作,从那时起,梨树县就认准了保护性耕作,矢志不移。

蓝图绘就,但如何让农民信服?梨树县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过程中,困难重重。

随着与保护性耕作配套的免耕播种机的出现,采用这种新型耕作技术的“梨树模式”优点凸显,由精耕细作到“懒汉种地”的方式也逐渐被认可,再加上梨树县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农民从最初的反对到观望,从体验到信服。就这样,梨树县用了14年的时间,艰难的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变沃土,还给补贴750”成为梨树农民所熟知的一句顺口溜。

从直播间展示的两瓶土壤样本可以清楚的作出对比,采用保护性技术耕作过的土壤,从颜色就明显黑于普通的土壤。专家解释:这样的土壤团粒结构更好,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这是长期采用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

王甲云副司长表示:土地质量提升后,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东北大面积推行高质量的保护性耕作,就是藏粮于技、藏粮于地。

闫鹤副县长在展望梨树模式在梨树县未来的发展时,还不忘给咱们的九月青豆角打了一下广告。

在节目最后,在主持人要求下,几位嘉宾即兴合作创作了四句话:

梨树模式保黑土,

粮食丰收钱包鼓。

农民增收笑开颜,

(农民)我做主!

新闻链接:

“梨树模式”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以玉米秸秆全覆盖为核心,建立秸秆覆盖、播种、施肥、除草、防病及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

梨树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优势得天独厚,如何发挥优势、担当责任、强县富民,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闯出新路,是历届梨树县决策者的思考所在。梨树县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开动脑筋,放宽视野,让一切积极因素和可用资源充分涌动,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梨树县委、县政府抓住“科技”这个“牛鼻子”,靠科技创高产,让秸秆变宝贝,向科技要生产力,助推梨树强势崛起,“梨树模式”也为北纬43度黑土区保护性耕作制度提供了“梨树样本”。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梨树黑土地论坛上曾做出重要指示:“要持之以恒地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利用!”

责任编辑:孙宝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