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创

张小燕:散文的种子是记忆

发布时间:2024-03-05 21:23:40 来源:中国网

认识国华有些年头儿,他支棱着高挑个儿,标志性“华”式寸头,眼神深思,还有些神秘,抿着嘴角儿不苟言笑,看不出有多少的文艺细胞,却是太极、南拳、吉他、歌唱、吃货、摄影、文学集一身的中年“斜杠”。

国华的老家在平阳萧江,因盛产塑料编织袋而闻名遐迩。

萧江是全国最大的塑编生产基地,号称“中国塑编之都”。

他那篇入选“温州记忆·百年献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文学征文大赛的《那时的编织袋》,就生动描述了当年一条编织袋从经袋、踏袋、担袋、通袋、套袋、印袋、发袋的前世今生。

他深情回忆母亲的嫁妆“飛人牌”缝纫机为加工编织袋立下汗马功劳。国华还记得母亲用那台“飛人牌”缝纫机给他做了件从小学三年级穿到初一的棉大衣,面料是咖啡色灯芯绒,里料是旧衣服拆拼,五年级时补接过一次。这台“飛人”至今和一块“双狮”被国华珍藏。

说起手表,我想起国华在《记忆中的老手表》里,回忆上学路上接过爸爸的手表时:“我低着头,瞅着自己的鞋子,将右鞋尖在石头路上摩了好几圈,才接过爸爸的手表,戴在了左手腕……我走了好长的一段路,回头,见爸爸还站在石板桥上,我看了看手表,6点整,一条直线,低头我是分针,抬头爸爸是时针。”“那天晚上,弟弟与我睡觉时,我戴在了他的手上,等他睡着了,又戴回自己的手上。”他人生的第一首诗是写给弟弟的,一次父母不在身边,弟弟抓着哥哥的手在瓜摊前不走,国华“花2分钱给弟弟买了一只菜瓜,弟弟吃得香甜,口水与籽黄蜜汁不时地滴下。那天晚上弟弟睡着了,梦呓里说着“菜瓜甜,我要吃,”张开的嘴巴里淌下了涎水。暑假过后,老师要同学们写一篇暑假里最值得记忆的文章,国华当时就写了一首儿童诗:“弟弟睡着了,梦话说着菜瓜甜,他流下了口水,不,这不是口水,这是他心里淌出的蜜。”
1987年,国华浙江交通学校航海专业毕业,分配工作温州海运公司。国华17岁那年,班主任杨老师接到高考通知,顶着烈日走了10多里田埂小路去杨家报喜,国华《那年我高考》回忆:“班主任朝着我父亲大喊着:'老杨,老杨,今年高考揭榜啦,阿华考上了,考上了!,爸爸插秧的手在抖,脚在颤,原本插成一条线的秧苗变成了弯弯曲曲,后退到田埂边还不知道,跌坐在水田里。”很多年后,国华女儿也是17岁金榜题名,他没有当年父亲那样激动,因为小姑娘没有悬念的实现了高一就用美工笔写在铅笔盒上“为了国美,奋斗啊!”的目标。

海疆茫茫,一名年少水手,有怀抱吉他吟唱“大海啊我的故乡”的浪漫,也有《遇到惊涛骇浪》的凶险。1990年“浙海118”万吨巨轮上国华死里逃生,1994年国华最后一次出海遭遇百年不遇的17号台风,擦肩台风眼,又在天堂地狱间穿梭一次生与死。

《我是党员,我上》国华平静叙述了一次水下排险经历。那是一次载着重要物资运往温州港的航行,途中螺旋桨遭遇大型渔网缠绕,主机骤停。失去了动力的巨轮在大潮汐的推送下,随时可能与捕捞的小渔船发生碰撞。情况危急,船长果断决定就地抛锚,自行清除渔网。第一个报名下水的是一位老党员水手长,国华举手:“我是党员,我也上!”国华是刚入党的新党员,却是一名深谙船体结构的三副,在全船人期待的眼神儿中,国华“咕咕”几口白酒下肚,系紧保险带就下了绳梯,他顺着螺旋桨叶片摸到轴承,发现中指般钢丝绳夹杂着渔网牢牢缠绕轴承,他摸到一个铁钩,勾上钢丝绳卸扣,看似简单的动作,在水底一片冰冷和黑暗中不亚于太空迈步般艰难。国华靠船员们拉着从绳梯上来跌坐在尾甲板,老船长为他搓着身上的江水,绞缆车响起,钢丝绳连着渔网慢慢地绞动……

惊心动魄的海上生涯培养了他特有的定力和敏锐的判断力,他在《我与雷达》中自述:“我还有个特异功能,在夜间寂静时刻,我的耳朵能分辨出是长波或短波处在发射状态。于是我告诉了船长,在航行中,视线不好的情况下,雷达用于辅助瞭望,发现障碍物等,要用短波,优于长波。如果用于航行定位,可用长波,优于短波。老船长逢人就说,航海还是需要读书人。”

从“海员”到“公务员”,从“水路”到“陆路”,国华一“路”走来,又奔波在人民民主的“政路”上,忠实履行了人大代表的庄严职责。

初识国华记得是在温州“两会”,他挎着单反不停的“咔嚓”,后来陆续读到他的散文,文字干净厚道,有滋有味儿有嚼劲儿,就连老渔民的一张嘴都会被他写得如“礁”似“花”。

那是80年代末的夏日,国华在中国第一艘浅水万吨轮当三副,船泊葫芦岛维护保养。一次他和同事下海游泳遇险被一位老渔民救起,国华摘下身上最值钱的手表以谢救命之恩,后来才听船厂的人说,老渔民每天手编渔网眼盯海面,直到他们平安上岸,才会放心去做其他事情。国华在《记忆中的老手表》中回顾了这段铭心往事,写到老渔民之前看到他戴着手表下水时:“两片如礁石裂缝的嘴唇里,会发出嗡嗡的响声。”写到救他们上岸,看到国华手表完好无损时:“老渔民的嘴巴裂嘣如天空刚刚打开乌云那一抹的阳光,灿烂如花。”守望年轻海员的下水上岸,老渔民的嘴一会儿“礁石裂缝”,一会儿“灿烂如花”……
国华写了《爷爷与平阳木偶戏》、外婆家《重五“送节”情义浓》、《父亲的背》、《母亲的嫁妆》、《我的船长我的船》、《诗一样的白鹭》、还有那只不离不弃的《我的八哥太极》……我惊叹他的非凡记忆,几十年前事情,每个细节如数家珍。尤其那些经典、名句信手拈来,张九龄、张若虚、杨万里、张耒、黄遵宪、王阳明、曹雪芹、戴文俊、林语堂等名人名家,都为国华的笔墨文章欣然“站台”。

国华说自己在“雁荡山”轮度过人生最美的一个海上中秋,一篇《海上生明月》三位唐、清大诗人出场,张九龄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若虚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黄遵宪的“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写三垟湿地菱角的《又是黄菱收成时》有曹唐的“碧花菱角满潭秋”,《盛夏忆尝新》以清代本土诗人戴文俊瓯江竹枝词的《尝新》的“东家尝新约西家,五月南风燕子斜;带豆荚荚是并蒂,茄儿枝枝无虚花。”盛赞丈母娘家龙湾一带的特色小炒“指带豆茄儿”。

国华是爷爷的宠儿,老爷子经常挂在嘴边:“我家阿华,瘦弱的读书人,我要对他好些。”国华至今记得爷爷亲手为他做的牛肉羹、泥鳅拱豆腐……国华很敬畏爷爷,老爷子在族中享有崇高威望,是祠堂祭祖仪式的主祭,为了孙子他两次欲动特权敲响祠堂大鼓,一次是国华6岁抓到大河蟹,一次是国华17岁考上浙江交通学校。国华遗传了爷爷倔犟仗义又乐于助人的基因,敬畏生命,仗义为人,一腔“水手”情怀,多年献血不懈。

爷爷是一位民间艺人,精通纸扎、木刻、雕像、乱弹、二胡等等,就是油漆、打竹篾等等也都样样在手。在木偶剧团是一位二胡琴师,娴熟的提、拨、勾、挑、扭、抡,赋予小木偶鲜活的艺术生命。国华说“爷爷雕琢制作的不是一个个木偶,而是一个个精彩日子,留给我们是长长的岁月。”

大家都熟知祖籍温州的中国台湾歌手潘安邦的《外婆的澎湖湾》:“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一位老船长”。国华在《我的船长我的船》中记录了他的船长力挽狂澜让一船人安全脱险的英勇壮举。老船长韩业广是一位来自北方的转业军人,1米5的厚敦身材,“坚毅的眼神闪烁着星辰的光芒,不怒而威”,大蒜是他的最爱,“熏”的国华至今吃温州拌面都一定以蒜醋相“拌”,老船长爱吃饺子和鸡腿,从来不吃海鲜。“全国劳模在北京开会,聚餐时有一道菜是著名的渤海湾对虾,他却不敢下箸,送给边上一位温州劳模,换了一个大馒头。”
国华的“外婆的澎湖湾”在苍南云岩三峰。他把外婆、大舅舅、大姨妈、小姑姑等至爱至亲,写进其乐融融的端午、七夕、中秋、春节等温馨“中国节”。平阳人过端午,要给外婆家送大粽子,叫做“送节”,也叫“望节”,外婆家要回送“子孙粽”。国华家给外婆送的是灰汤大粽,用清洗干净存放楼阁上的晚稻草杆,打上屋前老井清晨第一桶井水,糯米产自自留地,扎绳是院里的棕树叶,水煮后撕成条,大粽子5个一扎。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